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课件(共25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时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观察某物体一段时间内日影的变化,体会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
度两个概念及其时空变化。(地理实践力)
2.结合示意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季节变化规律。(综
合思维)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
(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变化原因
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夏至
北回归线
春分秋分春分
赤道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南回归线
冬至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春分\秋分冬至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
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
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
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季节变化规律
【北半球冬至】
夏至
春分秋分一年中最小值:北半球各纬度
一年中最大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冬至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季节变化规律
【北半球春秋分】
夏至
赤道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
春分秋分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冬至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季节变化规律
【北半球夏至】
夏至
一年中最小值:南半球各纬度
秋分
春分一年中最大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冬至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H=90˚-纬度差
纬度差:观测点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距离
当太阳直射B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