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波函数及薛定谔方程.pdf

发布:2018-05-10约4.18万字共6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波函数和Schrodinger方程 薛定谔 Erwin Schrodinger (1887-1961) §2.1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波和它所描写的粒子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 波由粒子组成  波是大量粒子运动的表现(如水波),那么粒子流的衍 射现象应该是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 但是减少入射粒子流密度,让粒子近似地一个个从粒子源 射出后仍有衍射现象  这种说法错误 §2.1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粒子由波组成,粒子=波包?×  自由粒子对应的波是平面波,平面波在整个空 间传播,粒子充满整个空间?  许多平面波的叠加对应粒子?  在传播过程中发生色散 d k  群速: v dt m  k  相速 v t 2m  发生色散,粒子解体 §2.1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波恩: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最正统 经典粒子 经典波 能量E 干涉 动量P  衍射 确定的轨道 物理量的周期分布 无确定轨道 出现几率的周期性分布 §2.1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Max Born真正将量子粒子的微粒性和波动性统一起来。  粒子用一波函数(r , t ) 来描述,  在t时刻,在 r r dr 范围内,接收到粒子多少是与 (r , t ) 2 dr 成正比  如果(r , t ) 是归一化的,则表示接收到粒子的几率  当发射粒子非常稀疏时,接收器上接收到的电子几乎 是 “杂乱无章”的,但当时间足够长时,接收到的电 子数分布为 (r , t ) 2 dr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 波函数(r , t )不是对物理量的波动描述。  其意义是,在 r r dr 处发现粒子的几率正比于 2 (r , t ) dr  波函数不代表物理实体,是一个几率波;  波函数不能告诉你,t时刻测量时,粒子在什么位置, 在任何位置都有一定的可能性 2  (r , t ) 越大,说明在r处出现的几率越大,而不能确定 测量的结果:到底出现在哪里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 如果有很多个全同的体系,在t时刻测量粒子的位 置可能的结果是 n r dr 1 1 n r  dr 2 2 n r  dr 3 3 n r dr n n  则测得粒子在r  r +dr的几率为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