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工业区位因素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docx
3.2工业区位因素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3.2工业区位因素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教材分析
“3.2工业区位因素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主要讲述了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本节内容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如资源、交通、市场、劳动力等。通过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工业发展实例,让学生掌握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规律,为后续学习工业布局和区域发展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工业区位因素,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使其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通过案例研究,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差异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具体包括:
-工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分类,例如资源、交通、市场、劳动力、技术、政策等。
-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如资源丰富地区往往成为工业发展的首选地。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如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日益增强。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理解和分析具体案例中工业区位因素的作用机制,具体包括:
-如何从实际案例中提取关键信息,例如分析某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
-如何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区位选择,如在不同资源、交通、市场条件下,工业布局的优化。
-如何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如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工业基地可能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
-例如,在讲解“交通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时,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一些工业基地会选择靠近铁路、港口等交通枢纽,以及这种布局如何影响工业效率和成本。在分析“政策因素”时,难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政策如何引导工业向特定地区集中,以及这种集中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
2.辅助材料:收集相关工业区位因素的图片、图表,以及工业发展的视频案例,用于课堂展示和案例分析。
3.实验器材:无需特殊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小组讨论区,便于学生分组讨论工业区位因素的实际案例。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开场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你们认为这些因素和农业布局的因素有何不同?”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介绍工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包括资源、交通、市场、劳动力等。
-通过展示案例,如某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分析各个因素如何影响工业布局。
-讲解每个因素的具体影响,例如资源因素会吸引工业向资源丰富地区集中,而市场因素则可能导致工业向消费地靠近。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如技术进步如何改变工业布局的传统模式。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因素在实际中的应用,如何根据不同因素选择工业基地。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个假设的工业布局案例。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分组讨论答案,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随机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过程和结果,并进行点评。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提问学生本节课的收获,确认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工业布局,考虑哪些因素起到了主要作用。
-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结合实际情况,思考工业布局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工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包括资源、交通、市场、劳动力等,并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工业布局。
2.分析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案例,如根据资源分布、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推断某地区可能的工业布局。
3.综合思维:学生在分析工业区位因素时,能够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作用,如资源、市场、政策等,形成对工业布局的整体认识。
4.实践应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如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提出合理的工业布局建议。
5.创新意识:学生在讨论工业区位因素时,能够提出新颖的观点,如考虑环保因素对工业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