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体育论文《健全人格,首在体育》.doc

发布:2017-04-02约2.0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程论文 (2013-2014学年春季学期) 论文题目:健全人格,首在体育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班  级: 学  号: 1 姓  名: 论健全人格,首在体育 近些年的新闻中,关于学生在运动中猝死的报道屡见不鲜,结合众多的新闻报道,可以了解到,学生运动中猝死的原因主要在于突然的剧烈运动引起心脏骤停,从而导致死亡。这一死亡原因和学生们缺乏经常性的身体锻炼导致身体素质低下有着直接关系。 据有相关统计,中国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但同时也是最劳累的学生。面对考试压力、升学压力等,其每天用于身体锻炼的时间已经被极大挤压,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并不少见。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强制要求进行的体育考试,原意在于倒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但现实中,又成为压在学生头顶的一座大山。平时缺乏锻炼,体育考试时的高度紧张加上突然的剧烈运动,导致了一场又一场的悲剧。 由此可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对于学生自身发展以及未来的长远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恰如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蔡元培先生百余年前提出“健全人格说”,认为健全人格要包括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在“完全人格”中,蔡先生将体育置于首位,他说:“体育最要之事为运动,凡吾人身体与精神,均含一种潜势力,随外围之环境而发达,故欲发达至何地位,既能至何地位。”在谈及体育与德育的关系时,他再一次论证了体育的基础地位,“凡道德以修己为本,而修己之道,又以体育为本。忠孝,人伦之大道也,非健康之本,无以行之。”“于国家也亦然……一切道德殆皆非赢弱之人所能实行者,苟欲实践道德宣力国家,以尽人生之天职,其必自体育始矣!”1920年12月5日,蔡先生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演说中,将“完全人格”又称为“健全人格”,谈及“年前我国审查教育会,把普通教育的宗旨定为:一养成健全的人格,二发展共和精神。所谓健全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这四育是一样重要的,不可放松一项的。”在此,他把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及所应掌握的尺度做了务实的说明,“先讲体育,在西洋有一句成语,叫做‘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体’。足见体育的不可轻忽。不过体育是要发达学生的身体,振作学生的精神,并不是只在赌赛跑跳,或开运动会博得名誉体面上头……其实体育最要紧的,是合于生理。若只求个人的胜利或一校的名誉,不管生理有无危险,这不要说于身体有妨害,且成一种机械的作用,便失却了体育的价值了”。而我们当前的教育仍然困守于应试教育,最突出的表现是智育一枝独大,甚至为了智育忽视乃至放弃其他教育的现象比比皆是。在今天看来,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理论依然非常有借鉴意义,培育人格健全之学生方为教育之根本目的。蔡元培先生所倡导的的“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理论,是主张通过体育运动提高公民道德和修养。论及体育与德育的关系,他坚持体育的基础地位。他认为:“一切道德皆非羸弱之人所能实行者,苟欲实践道德宣力国家,以尽人生之天职,其必自体育始矣!”在那个时代,这无疑具有时代之先驱意义。“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蔡老的体育基础论也揭示了发展体育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大作用。 联系实际,首先,倡导体育强身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人们有了更多的电子健身设备与锻炼的空间,却少了锻炼的自主性与积极性。通宵达旦玩游戏、颠倒黑白来作息等等由网络信息化带来的不良生活习惯也日益在大学生中蔓延。另一方面,大学里时间、环境的自由度都扩大了,外部监督力相比初高中而言少之又少,意志力不强的大学生往往容易趋向懒惰、散漫,或者养成白天赖床、通宵熬夜、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极大地损害了身心健康。据越来越多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类似于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的年轻化,肥胖、高血脂等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推广强调体育健身,倡导学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势在必行。第二,倡导阳光锻炼、推广体育强身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格修养以及综合素质也意义重大。尤其是在高升学率重压下,“强身健体、提高综合素质”往往被“提高升学率”所代替。青年学生怕吃苦怕受累、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意志力薄弱等精神素质方面的问题也很突出。体育之于人格的完善,大致体现在:发展人的身体素质和个性,提高人的身心适应能力,培养竞争、拼搏与团队精神,使之具有责任心、荣誉感和正义感,坚忍不拔、充满自信,遵守法规规则,崇尚行为文明。从更高层面来说体育还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凝聚民族精神,提升国家的竞争软实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一代新人,是一个国家旺盛生命力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