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坑支护方案方案技术交底.docx

发布:2025-03-31约5.48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坑支护方案方案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点]

3.基坑规模:基坑长[X]米,宽[X]米,开挖深度为[X]米。周边环境较为复杂,临近[列举周边重要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

二、编制依据

1.设计文件:[设计单位名称]出具的《[基坑支护设计图纸名称]》

2.相关规范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版本号])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版本号])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版本号])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1499.1[版本号])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版本号])

其他相关现行规范及标准

三、施工部署

1.施工目标

质量目标:确保基坑支护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一次性验收合格。

安全目标: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确保施工过程中无人员伤亡,基坑周边环境安全。

进度目标:[具体开工日期]开工,[具体完工日期]完成基坑支护施工,总工期[X]天。

文明施工目标:达到[当地文明施工标准名称]标准,创建文明工地。

2.施工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姓名],负责全面管理和协调工作。

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姓名],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

施工员:[施工员姓名],负责现场施工组织和安排。

质检员:[质检员姓名],负责质量检查和监督。

安全员:[安全员姓名],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材料员:[材料员姓名],负责材料采购和供应。

3.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钻孔灌注桩施工→冠梁施工→土方开挖→土钉墙施工→锚索施工→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基底处理

四、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测量放线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点及设计图纸,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精确测放出基坑的开挖边线及支护结构的位置,并设置控制桩和水准点。

测量放线完成后,必须进行严格的复核,确保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2.钻孔灌注桩施工

施工工艺

场地平整:清除场地内障碍物,平整夯实,使钻机底座平稳。

泥浆制备:选用优质膨润土,按照设计配合比制备泥浆,泥浆性能指标应符合要求。

埋设护筒:护筒采用钢护筒,直径比桩径大[X]mm,护筒埋设应垂直、牢固,入土深度不小于[X]m。

钻机就位:调整钻机位置,使钻杆垂直,对准桩位中心。

钻进成孔:采用正循环回转钻进工艺,控制钻进速度和泥浆排量,保持孔内泥浆面稳定。钻进过程中应及时检查孔径、垂直度等参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清孔:钻孔至设计深度后,进行第一次清孔,采用换浆法,使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笼下放完毕后,进行第二次清孔,确保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X]mm。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钢筋笼在现场制作,主筋采用焊接连接,加强筋采用螺旋筋绑扎。钢筋笼制作完成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下放。下放钢筋笼时应缓慢、垂直,避免碰撞孔壁。

灌注混凝土: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导管应密封良好,导管底部距孔底[X]m左右。混凝土应连续灌注,灌注过程中应控制好导管埋深,一般为[X]m。

质量控制措施

控制桩的垂直度,偏差不超过[允许偏差值]。

严格控制泥浆性能指标,确保孔壁稳定。

钢筋笼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及焊接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

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严禁出现断桩现象。

3.冠梁施工

钢筋工程

钢筋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应准确无误。

钢筋加工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的弯钩、弯折等应符合规定。

钢筋绑扎应牢固,钢筋的间距、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箍筋应与主筋垂直。

模板工程

模板采用木模板或钢模板,模板应平整、牢固,尺寸准确。

模板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模板的拼接应严密,防止漏浆。

模板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坍落度应满足施工要求。

混凝土浇筑应分层振捣,振捣应密实,不得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规定养护天数]。

4.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应按照设计要求分层分段进行,严禁超挖。

采用机械开挖时,应预留[X]mm厚的土层由人工进行清理,避免机械扰动基底土。

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及时排除坑内积水,保持坑底干燥。

注意保护周边环境,避免因土方开挖对临近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造成影响。

5.土钉墙施工

施工工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