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坑支护冠梁锚杆技术交底记录.docx

发布:2024-10-08约1.9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坑支护冠梁锚杆技术交底记录

一、门店储备

Ф25钢筋(9m、10m、12m)、PC32.5R水泥、锚杆锚固

二、施工设备

钻孔机、拔管机、注浆泵、电动油泵、千斤顶、控制仪表等。

三、操作条件

1、施工地区的地质勘探资料,了解该地区土层分布及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以便确定土层锚杆的布置和选择钻孔方法;

2、了解地下水位及其变化情况、地下水的成分和含量,为了研究锚杆的防腐处理;

3、了解施工区地下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的位置和状况,以便确定土层锚杆的方法;

4、考虑土锚施工对邻近建筑物或区域的影响,如果土层锚杆的长度超出建筑物红线时,要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或许可后方可进行施工;

5、施工前应编制土锚杆施工方案,确定土层锚杆的施工顺序,安排好施工进度和劳动力组织,制定钻孔机械的进场、使用和保养维修制度;

6、进行土方开挖,使锚杆工作面低于锚杆标高500~600mm,并平整好操作范围内的场地;

7、采用湿作业法施工时,要准备好用水,并挖好排水沟、沉淀池、集水坑,成孔时排出的泥水通过排水沟排入沉淀池,再排入集水坑用水泵排走。

四、操作流程

定位→钻孔→预应力钢筋的制作和安装→灌浆(一次常压或二次高压)→外锚头制作→张拉锁定→外锚头防腐

1、钻孔

(1)采用干作业法钻孔时,要注意钻进速度,避免“别钻”。在拔出钻杆之前,将土壤完全倒出,这样可减少孔内虚土,方便钻杆拔出。

(2)采用湿作业法成孔时,钻井过程中注意连续供水和冲洗,始终保持孔口水位,并根据地质条件控制钻进速度,一般以300~400mm/min为宜,每节钻杆钻进后在接钻杆前,一定要反复冲洗,直至溢出清水;

(3)在钻进过程中随时注意速度、压力及钻杆平直,待钻至规定深度(大于土层钻杆长度0.5~1.0m)然后继续用水反复冲洗钻孔中的泥砂,直至溢出清水为止,然后拔出钻杆。

2、拉杆安装

(1)拉杆要求顺直,在使用前要进行除锈,并作防腐处理,对钢筋拉杆,先刷环氧防腐漆冷底漆一道,待干燥后,再涂一度环氧玻璃钢,待其固化后,再缠绕两层聚乙烯塑料薄膜。对自由段的钢绞线,要套聚丙烯防护套;

(2)钢绞线如涂有油脂,在固定段要仔细加以清理,以免影响与锚固体的粘结;除锈后,应尽快放入钻孔并灌浆,以免再生锈;

(3)为将拉杆安放在钻孔的中心,防止自由段过度偏转,插入钻孔时不要搅动土壁,并保证拉杆有足够的水泥浆保护层,在拉杆的表面设置定位器,定位器的间距在锚固段为2M左右,在自由段为4~5m。

3、灌浆

(1)灌浆材料为纯水泥浆,水泥PC32.5R水泥,水灰比为0.4~0.45左右,其流动度要适合泵送。如灌浆采用砂浆,则要求灰砂比为1∶1或1∶0.5(重量比),水灰比0.4~0.5,选用中砂,并要过筛;

(2)水泥浆的抗压强度应大于25Mpa,塑性流动时间要在22S以下,可用时间应在30~60min,为加快凝固,提高早期强度,可掺速凝剂,但使用要拌均匀,整个浇注过程须在4min内结束;

(3)一次灌浆法:

1)将水泥浆经胶管(或用1根φ30mm注浆管采用左右钢管)推入拉杆孔内,在拉杆孔端注入锚浆。

2)灌注压力一般为0.4Mpa左右,随着水泥浆的灌入,应逐步将灌浆管向外拔出直至孔口,在拔管过程中,确保管口始终埋在砂浆中。

3)灌浆时,压力不宜过大,以免吹散浆液和砂浆,当泥浆或砂浆流回孔口时,用水泥袋纸等捣入孔内,再用湿粘土封堵孔口,并严密捣实,再以0.4~0.6Mpa的压力进行补灌,稳压数分钟后即可完成。

(4)二次灌浆法:

1)先灌注锚固段,灌注的水泥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对锚固段进行张拉,然后再灌注非锚固段;

2)灌浆时要注意,对靠近地表面的土层锚杆,灌浆压力不可过大,以免引起地表面膨胀隆起,或影响附近现有地下结构和管道的使用,所以每1m覆土厚度的灌浆压力可按0.22Mpa考虑;

3)对垂直孔或倾斜度大的孔,可采用人工填塞夯实的方法;

4)注浆后自然养护不少于7d,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以上,才可进行张拉工艺。在灌浆体硬化之前,无法承受外力或外力引起的螺栓移动。

(5)每次注浆完毕,应用清水通过注浆枪冲洗塑料管,直至塑料管内流出清水为止,以便在下次灌浆期间顺利插入灌浆枪。

4、张拉和锚固

(1)土层锚杆灌浆后,当锚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80%时,即可进行预应力张拉;

(2)张拉方法是每两个拉一个;锚杆正式张拉前,要取设计拉力的10%~20%,并对锚杆预张拉1~2次;

(3)锚杆张拉要求定时分级加荷进行,张拉时由专人操纵机械、记录和观测数据,并绘制任意时刻的锚荷载-位移曲线,以供判断锚杆质量之用。

(4)当横拉杆的预应力没有显著衰减时,即可锁定拉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