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影长的四季变化》(课件)(共21张PPT).pptx
教科版六年级上
5影长的四季变化
新知讲解
日影变化会随着季节有规律地变化吗?
我们曾经观察过阳光下物体影长的变化,知道日影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有关。四季交替,年年循环。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同一根标杆正午时影长随着季节呈有规律的变化。
新知讲解
1
查阅资料,了解古人是如何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规律的。
圭是有刻度的平面,表是立在圭上面的一根柱子。正午时,表会在圭上投影出暗影,影长随四季呈有规律的变化,人们还根据影长划分了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在一年中,每天正午(太阳正南)时,杆影的长度是变化的,而且变化是有规律的:夏季短、秋季居中、冬季长、春季居中,这种变化每年循环一次。人们根据这个规律,制造出测定季节和年的仪器——圭表。
圭
表
新知讲解
圭表
新知讲解
2
学习制作简易圭表来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
实验材料:长30cm的白色硬纸板,刻度尺,铅笔,长10cm的黑色硬纸板,固体胶。
实验步骤:(1)用刻度尺将刻度画在长30cm的白色硬纸板上(即圭表的圭面),标记25cm的刻度。
制作圭面刻度
新知讲解
2
(2)将画好刻度的白色硬纸板平放于桌面上,把黑色硬纸板直立固定于白色硬纸板0刻度线一端(在圭面上立表)。
在圭面上立表
(3)每天正午将制作好的圭表沿南北方向放在阳光下,将圭面放平,使表的影正好投在圭面上,从圭面的刻度上可以读出当时表的影长。
新知讲解
2
实验结论:表的影长连续两次最短(或最长)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就是一年。一年中表的影长最长时是冬至,表的影长最短时是夏至,表的影长两次长短居中时分别是春分和秋分。
新知讲解
3
根据太阳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分随四季而位置变化的特点,模拟影子长度的变化。
1.根据经验猜想太阳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分随四季而位置变化的特点。
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不同
春分和秋分的影长不长不短,处于夏至影长和冬至影长的中间。
新知讲解
3
2.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放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影子的长度变化。
实验材料:自制圭表、手电筒、三张分别写有夏至、春分秋分、冬至的卡片。
实验步骤:将手电筒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夏至、春分秋分、冬至三个位置,同时记录手电筒每停留在一个位置时,圭表呈现的数据。
实验结论:圭表呈现的数据是随着手电筒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而且变化是有规律的:夏至较短,春分秋分居中,冬至较长。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的不同位置,观察影子的长度变化
新知讲解
4
实际观察太阳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分随四季而位置变化的特点。
把自制的圭表放在正午时分太阳可以照射到的窗边。记录影子的实际长度,在其他季节,也进行测量和记录。
日变化规律:
一天中杆影最短是什么时候?此时的杆影朝什么
方向呢?
(
(
(
(
新知讲解
4
实验记录:
一天中圭表影子的长度和方向的测量
次数
时间
圭表影子的长度
圭表影子的方向
早晨
8:00
12厘米
朝西北
中午
12:00
2厘米
朝北
下午
16:00
12.5厘米
朝东北
新知讲解
4
一年四季中圭表影子的长度变化
季节
时间
圭表影子的长度
春季
4月5日中午12:00
15厘米
夏季
7月6日中午12:00
5厘米
秋季
10月7日中午12:00
15厘米
冬季
1月7日中午12:00
25厘米
冬至(12月22日前后)
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
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
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
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赤道
赤道
新知讲解
在北半球,春分到夏至影子由长变短,到夏至时,影子达到最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过了夏至,影子由短变长,到冬至时,影子达到最长,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冬春夏秋冬
至分至分至
四季的影长变化
新知讲解
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我的发现:夏至时正午太阳仰角最大,冬至时正午太阳仰角最小。春分和秋分时正午太阳仰角相同,小于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