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开关Nd-YAG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Q开关Nd:YAG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2010年1月~2011年8月,笔者科室采用Q开关Nd:YAG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面部黄褐斑患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138例黄褐斑患者均来自门诊,符合黄褐斑的诊断标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9例,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年龄26~52岁,平均36.4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4.5年;对照组:69例,口服氨甲环酸,年龄24~47岁,平均35.2岁,病程8个月~8年,平均4.3年,皮损表现为两颊、额、鼻及上唇浅棕色、黄褐色斑片,形状不规则,面积大小不一,对称分布。两组在分型、年龄、病程方面均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脏病和心理障碍;②无光敏感或光敏性疾病;③治疗前无暴晒史;④面部无皮炎、湿疹等皮肤病。
1.3 诊断标准[1]:①女性多发,育龄期;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该病情可以随心情、睡眠、光照等变化;④面部浅褐色、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常对称性分布;⑤排除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以及滥用激素和化妆品引起的黄褐斑。
1.4仪器及参数:采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仪(美国HOYA-Conbio,公司生产,RedliteC8)进行治疗,波长1064nm、光斑大小6mm,能量大小2.4~3.2 J/cm2。
1.5 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皮损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失;显效:90%皮损面积消退≥60%,颜色明显变浅;好转:肉眼视褐色斑消退≥30%,颜色变淡;无效:肉眼视褐色斑消退30%,颜色没有明显改变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在同一地点相同光照条件下拍照,留取资料。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运用两样本等级的资料检验对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2 治疗方法
2.1治疗前同患者签知情同意书并拍照存档。清洁皮肤,医师和患者均佩戴防护眼镜。根据患者的肤色、皮损颜色调整治疗参数,通常以治疗后即刻出现皮肤轻度潮红为标准,一般肤色越深能量越低,密度越小;肤色越浅能量越高密度越高,反复均匀全面部扫射两次,治疗后冷水反复冲洗3~5min,外敷保湿修护冷膜30min;每周1次,共治疗10次。治疗期间注意防晒并使用保湿品,同时避免心情精神紧张、焦虑,保持良好的睡眠。
2.2 氨甲环酸片治疗:口服氨甲环酸片(日本第一制药厂生产,商品名妥塞敏,0.5g/片)250mg,每日2次。
2.3 日常护理:①注意防晒,可涂SPF30+、PA+++以上的防晒护肤品;②加强皮肤的保湿、补水护理;③治疗期间禁止使用维A酸、果酸等角质剥脱产品;④进食新鲜水果和富含VC、微量元素锌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⑤保持大便通畅;⑥生活起居要规律,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乐观的精神状态。
3 结果
3.1治疗结果:治疗结果见表1 。
3.2 随访:随访6个月,排除未按要求服药和坚持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及其他原因未能完成治疗及资料不全者。治疗组:2个月随访有6例复发,4例较治疗前皮损面积、颜色消退≥30%,2例较治疗前皮损面积、颜色消退30%,患者治疗区域皮肤较以前更光滑、细腻;对照组:2个月随访有9例复发,3例较治疗前皮损面积、颜色消退≥300%,6例较治疗前皮损面积、颜色消退30%,所有患者的皮损同治疗前肤质比较无任何变化。
3.3 不良反应:治疗组:有6例患者第1次治疗出现针尖样的炎症丘疹,均未特殊处理,1~2天后自行消退,另有2例经过8次以上治疗出现散在针尖大小的色素减退斑点,数量不一,主要分布在颧部、颞部,再次治疗时能量降低2.0~2.5J/cm2,并延长间隔时间,经观察症状不再加重,数月至半年左右均能恢复。两组共有4例患者在服氨甲环酸后出现轻度的胃肠道反应,部分患者改为餐后服用则症状得到缓解,另有3例月经量减少,处理方法为经期停止服用。
4 讨论
黄褐斑的病理表现主要是以表皮为主的皮肤黑素增多为主[2],但黄褐斑的病因最终尚无定论,可能的影响因素有:①内分泌失调;②紫外线照射; ③精神变化; ④自由基损害;⑤微生物失衡;⑥皮肤屏障作用被破坏;⑦遗传、药物、化妆品及其他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黄褐斑的目前治疗现状[3]:①全身治疗:主要针对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络氨酸酶活性,减少黑素形成,如采用谷胱甘肽、氨甲环酸、银杏叶、苯多酚、中医中药治疗;②局部治疗:主要以外用祛色素或脱色制剂为主,如氢醌、维A酸、曲酸、果酸、熊果苷、糖皮质激素;③物理治疗:微晶换肤、化学剥脱、冷冻等其他治疗。
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机制可能与络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