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F及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学关系探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VEGF及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学关系探究【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028-02
【摘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体内外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特异的有丝分裂原和血管通透性因子,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已糖化的多功能蛋白,可诱导微血管形成。最近研究证明,VEGF在组织器官的发生、正常状态的维持、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3]。
【关键词】VEGF,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浸润和转移的确切机制尚未明了。研究表明, 血管生长是实体肿瘤发展和转移的关键。恶性肿瘤的侵袭性生长和远处转移的过程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大量形成及血管基底膜的降解有密切关系。恶性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肿瘤血管形成又取决于众多血管生长因子和抑制因子的作用[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旁分泌作用, 是目前知道的唯一能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生长因子, 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诱导血管的形成[5,6]。它参与肿瘤营养血管的发生和构建, 促进血管内物质外渗, 在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
VEGF 是已知肿瘤组织中促血管生长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主要血管生长因子之一[7]。VEGF能加强微血管通透性,内皮细胞葡萄糖转运,还能促进不同来源内皮细胞分裂增殖,促使内皮细胞迁移。VEGF改变了内皮细胞基因的活化形式,上调了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和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以及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抑制剂的表达,诱导内皮细胞表达蛋白水解酶、间质胶原酶和组织因子,概括地讲,诱导了血管生成。
血管形成确保了肿瘤代谢的进行,新生血管形成通过“灌注”效应和旁分泌方式促进肿瘤生长。旁分泌效应是由内皮细胞产生生长因子作用于肿瘤细胞。新生肿瘤血管可持续不断地为肿瘤细胞提供营养, 带走肿瘤代谢产物,肿瘤细胞可直接通过内皮细胞获得肿瘤生长启动因子; 另一方面, 肿瘤细胞产生的促血管生长因子还刺激内皮细胞的生长,因此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相互依赖而生存。新生血管的形成受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调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构建的调控作用最强, 且与肿瘤分期、分级及预后有关。
以VEGF及其受体为靶点,通过制备相应的抑制剂或拮抗剂抑制VEGF或VEGF受体表达,或阻止二者结合,或阻断该信号传导途径其他环节从而达到遏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是当前抗肿瘤治疗的又一研究热点。
已有报道 , 在大肠癌、肾癌、乳腺癌、肝癌、膀胱移行细胞癌及黑色素瘤中VEGF 呈高表达。研究认为, 实体肿瘤细胞的生长期可分为无血管的侵袭前期和血管化的侵袭生长期。在侵袭前期, 肿瘤细胞呈单克隆性增殖, 主要靠扩散取得营养; 当实体肿瘤直径≥2 mm 时, 其中心部位和肿瘤的生长需要由血管来提供氧和营养物质, 否则将发生缺氧和坏死, 为了保证恶性肿瘤无限制侵袭性生长, 肿瘤必须依赖广泛的新生血管形成。
综上所述,VEGF及其受体在生理状态下能特异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促进血管分裂增殖及新生血管的形成,并增加血管通透性;在肿瘤发生过程中除通过旁分泌影响肿瘤血管的生成外,还可能通过自分泌方式捌节肿瘤细胞本身的增殖、分化、迁移及凋亡等。故VEGF受体表达水平能反映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构建的水平,能直接反映肿瘤生长的速度及转移的趋势;通过抑制VEGF或VEGF受体达到抑制肿瘤的新生血管的目的,已成为治疗肿瘤特别是实体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Favier J,Plouin PF,Corvol P,et a1.Angio genesis andvascular architecture in pheoehromocytomas:distinctivetraits in m alignant tumors[J].Am J Patho1.2002,161(4):1235
[2] McCabe CJ,Boelaert K。Tannahill I A.et a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its receptor KDR/F1 k-1。and 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 in pituitary tmors[J].JClin Endocrinol Metab,2002,87(9):4238
[3] Schoppmann SF,Birner P,Stockl J,et a1.Tumor assoelated macrophages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