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抗恶性肿瘤药的临床应用课件.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抗恶性肿瘤药的临床应用(二);第二节 常见抗肿瘤药物的作用与特点;二、直接影响和破坏DNA结构及功能的药物;(一)烷化剂
环磷酰胺(CTX)
【药理作用】在体外无抗癌作用;在体内经肝脏转化为醛磷酰胺,在肿瘤组织分解出环磷酰胺氮芥,才与DNA发生烷化作用,形成交叉联结,影响DNA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选择性较高,抗瘤谱广,毒性较低。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良好。在肝内被CYP450催化氧化为4-羟基环磷酰胺,再开环成醛磷酰胺,后者主要代谢为丙烯醛和环磷酰胺氮芥。丙烯醛无抗肿瘤活动,但有膀胱刺激作用。代谢物主要从尿中排泄。
【临床应用】①恶性淋巴瘤②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③对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多发性骨髓瘤、神经母细胞瘤、胸腺瘤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不良反应】①骨髓移植②消化道反应③出血性膀胱炎等泌尿道症状④少数病人有头昏、不安、幻觉、脱发。⑤偶见色素沉着,长期使用可抑制性腺。
;(二)破坏DNA的铂类化合物
顺铂(顺氯氨铂,DDP)
【药理作用】DDP在体内先将氯解离,然后与DNA上的碱基共价结合,形成双链间的交叉联结或单链类两点的联结而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抗瘤谱广。
【体内过程】超过90%的DDP与血浆蛋白结合,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在肝、肾、肠和睾丸等组织浓度较高。由尿中缓慢排出。
【临床应用】①睾丸肿瘤②对头颈部癌、甲状腺癌及膀胱癌、卵巢癌、淋巴瘤、软组织肉瘤疗效也较好。③对乳腺癌、肺癌、宫颈癌也有效。见效快,但缓解期短。
【用法与用量】①iv或ivgtt:20~30mg/d,4~5d为一疗程,连用3~4个疗程,疗程间隔3~4w。亦可用大剂量法,50~120mg/m2,3~4w/次,配合水化,使尿量保持在2000~3000ml。②也可在动脉内、胸腔内和腹腔内注射。
【不良反应】①消化道反应②骨髓移植③耳毒性④肾毒性⑤其他:偶见过敏反应、外周神经病变及肝功能损害等。
;(三)破坏DNA的抗生素类药物
博来霉素(BLM)
【药理作用】与铜或铁离子络合产生游离氧破坏DNA,使DNA单链断裂,阻止DNA的复制。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抗瘤谱广。
【体内过程】BLM静注(15U/m2)后,血浆峰浓度可达1~5mU/ml,α相和β相t1/2分别为24min及4h。在皮肤、肺和淋巴等组织浓度较高。大部分经肾排泄,肾功能不全时消除减慢。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鳞状上皮癌,另对淋巴瘤类,如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睾丸癌、黑色素瘤也有一定疗效。
【用法与剂量】肌肉和静脉注射15~30mg/次,qd或每周2~3次,300~600mg为一疗程量。
【主要不良反应】①对造血系统影响轻微。②常可出现发热、食欲不振、脱发、皮肤色素沉着等。③少见而严重者为肺纤维化变性而致死,若有肺部症状者应立即停药,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促其恢复。;(四)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喜树碱类
喜树碱(CPT)是从我国特有珙桐科植物喜树中提取的生物碱。羟基喜树碱和伊立替康为半合成喜树碱的衍生物。
【药理作用】该类药物通过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Ⅰ,干扰DNA合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主要作用于S期,为周期特异性药物。
【临床应用】①对胃癌、结肠癌、绒毛膜上皮癌有效 ②对急性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膀胱癌、肝癌、头颈部肿瘤等也有一定效果。
【不良反应】①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 ②尿路刺激症状 ③其他:恶心、呕吐、脱发等。; 三、影响转录过程的药物;四、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一)干扰氨基酸供应的药物
L-门冬酰胺酶(ASP)
【药理作用】ASP能将门冬酰胺水解为门冬氨酸和氨,而肿瘤细胞不能像正常细胞本身可合成门冬酰胺,因此造成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受阻。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对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也有一定疗效。
【用法与剂量】常用剂量为每日500~1000U/kg,3~4周为一疗程。
【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骨髓抑制和消化道症状较少见。
;(二)干扰核蛋白体功能的药物
三尖杉酯碱(HRT)
【药理作用】HRT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起步阶段,并使核蛋白体分解,释出新生肽链,与烷化剂、抗嘌呤类无交叉耐药性。
【临床应用】对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疗效,其次对恶性淋巴瘤有效。
【用法与剂量】每日1~4mg,7~10日为一疗程,停药2周后可复用。
【不良反应】①骨髓抑制②消化道反应③可致心肌缺血,静脉缓滴。;(三)影响微管蛋白质装配和纺锤丝形成的药物
长春花碱类
【药理作用】长春花碱类通过与微管蛋白结合,抑制微管聚合,阻碍纺锤体形成,使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作用于细胞增殖周期的M期,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体内过程】VCR在肝内代谢,从胆汁排出。肝功能不全时减量。
【临床应用】①VCR对急性淋巴细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