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球 我们的家园》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4《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二课时,选自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第四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与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环保行动。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了解了自然资源及其分类,并对环境保护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资源的有限性,认识到保护地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环保,为地球家园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球资源的责任感,提升其环保意识与行动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并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具体包括:
1.提高学生对地球资源有限性的认识,培养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增强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激发其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其在探讨环保问题时能提出建设性意见。
4.引导学生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知识: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实践。
-举例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资源过度消耗的后果,强调可持续发展对地球家园的长远意义;提供生活中的环保实例,如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指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实施环保行动。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资源有限性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举例解释:难点在于使学生从理论认识到实际操作的转变。为此,需设计具体的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设计家庭节能计划,或在学校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突破理解与实践的难点。同时,针对学生对复杂概念的理解困难,通过图表、实例等直观教学手段,降低理解难度,确保学生能透彻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概念。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教材,提前指导学生预习第四章《地球我们的家园》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地球资源分布图表、环保视频、可持续发展案例等相关多媒体资源,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3.实验器材:无需特殊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小组讨论区域,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设置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的环保计划和成果。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地球资源及环境保护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地球资源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吗?它们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有限?”
展示地球资源分布和一些环保行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地球资源的珍贵和环保的迫切性。
简短介绍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地球资源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资源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的原理。
过程:
讲解地球资源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类型和现状。
详细介绍地球资源的组成部分和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不均。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资源过度消耗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在保护地球资源中的作用。
3.环保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环保行动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环保案例进行分析,如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实施方法和成效,让学生全面了解环保行动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将环保理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学校或社区中推广环保行动,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环保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环保行动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地球资源的概念、环保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强调在日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