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变异稿剖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遗传效应 染色体结构 基因的数目或 性状的变异 (基因载体) 排列顺序改变 易位与交叉互换的区别 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指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互动探究]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改变基因的种类和排列顺序吗? [提示] 基因突变只是基因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不改变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而染色体变异则会造成基因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 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很大吗? [提示] 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涉及基因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会影响到许多基因,影响到生物的很多性状。 1.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M、N、O、p、q五个基因,如下图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的是( ) 2.图为两条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配对行为,则表明该细胞的( )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不发生基因重组 D.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3.(2009·上海高考)下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 A.重组和易位 B.易位和易位 C.易位和重组 D.重组和重组 1.如图所示细胞的代表四个物种的不同时期细胞的,其中含有染色体组数最多的是( ) 规律方法: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判断程序: (1)首先判断细胞的的发育起点,起点是配子的一定是单倍体。 (2)起点是受精卵的,再判断染色体组数目,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3)如果细胞的内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则一般是单倍体。 (4)单倍体不一定只含1个染色体组,可能含同源染色体,可能含等位基因,也可能可育并产生后代。 无子番茄和无子西瓜培育过程及遗传特点比较: .实验中几种液体的作用 (1)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 (2)95%酒精:冲洗附着在根尖表面的卡诺氏液。 (3)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HCI和体积分数为95%酒精1:1混合)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4)清水: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 (5)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使染色体(质)着色,便于观察染色体(质)的形态、数目、行为。 自主梳理 一、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 。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 的形式成倍地 。 2.染色体组的概念:细胞中的一组 ,在 和 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 。 3.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 (1)二倍体:由 发育而成,体细胞含有 染色体组,包括几乎全部的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 (2)多倍体 ①概念:由 发育而成,体细胞含 染色体组。其中,体细胞中含有 的叫做三倍体,含有 的叫四倍体。 ②分布:在植物中很常见,在动物中极少见。 ③优点: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 都比较大, 和 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3)单倍体 ①概念:由 发育而来,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是本物种 染色体数的一半,即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 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②特点:与正常植株相比,植株长得 ,且 。 (2)优点:明显缩短了 。 4.多倍体育种 (1)方法: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 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2)原理:当 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 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3)过程: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染色体数目加倍多倍 体植株。 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1.实验原理:低温抑制 的形成,以致影响 被拉向两极,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 数目改变。 2.方法步骤:洋葱根尖培养→固定→制作装片( → → →制片)→观察。 3.试剂及用途: (1)卡诺氏液: 细胞形态。 (2)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使 着色。 (3)解离液(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混合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 。 1.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及图解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比较 判断某个体是否为单倍体的依据为个体发育的起点,而不是其体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组的数目。 1.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比较 【例1】 如图所示细胞的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2.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比较 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实验原理 (1)正常进行有丝分裂的组织细胞的,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子染色体在纺锤体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进而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中去; (2)低温可抑制纺锤体形成,阻止细胞的分裂,导致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