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社会学(第4章) .pdf
劳动社会学
第四章职业生涯
•第一节职业生涯理论
•第二节职业生涯管理
•第三节职业生涯发展
•第四节职业生涯设计
第四章职业生涯
1.职业及其特征
2.职业生涯及其影响要素(P111-113)
3.职业生涯管理及其基本内容
4.职业锚理论及其五种类型
5.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三个方向
6.职业生涯发展与成功的道路
7.职业生涯设计
第一节职业生涯理论
•职业
–定义:维持生计+实现社会联系+实现自我+持续活动方式
–特点:社会性:职业为社会所需要,是劳动者进行的社会
生产劳动。
差异性:不同职业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劳动工作
对
象、工作性质等都不同。
层次性:从事职业的素质要求不同以及人们对
职业
的看法或舆论的评价不同。
时代性:有不同时代不同的热门职业。
第一节职业生涯理论
•职业生涯
–提出者:沙特烈: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职
业或职位的总称。
萨柏:包括个人一生中的生活和角色。
霍尔:一个人终其一生,伴随与工作或职业
有
关的经验与活动。
–定义
•一个人一生连续负担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
–八要素
•健康(最具影响力);社会阶层;教育;性别;
•年龄;负担;自我观;地理因素。
•职业发展理论
–金斯伯格——3阶段
•幻想期:处于11岁之前的儿童时期。单纯凭自己的兴趣爱
好,不考虑自身条件、能力水平和社会需要与机遇,完全
处于幻想之中。
•尝试期:11-17岁,为少年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有职
业兴趣,能更多和客观地审视自身各方面的条件和能力,
开始注意职业角色的社会地位、社会意义,以及社会对该
职业的需要。
•现实期:17岁后的青年时期。能客观地把自己的职业愿望
或要求同自己的主观条件、能力、社会现实的职业需要紧
密联系和协调,寻找合适自己的职业角色。已有具体、现
实的职业目标。
•职业发展理论
–施恩——9阶段
•成长、幻想、探索阶段(0-21岁)
角色:学生、职业工作的候选人、申请者
•进入工作(16-25岁)
角色:应聘者、新学员
•基础培训(16-25岁)
角色:实习生、新手
•早期职业正式成员资格(16-25岁)
角色:组织新的正式成员
•职业中期(25岁以上)
•职业中期危险阶段(35-45岁)
•职业后期(40岁以后)
•衰退和离职阶段(40岁以后到退休)
•离开组织或职业——退休(失去工作)
•职业发展理论
–萨柏——5阶段
•成长阶段(0-14岁):幻想期、兴趣期、能力期
•探索阶段(15-24岁):试验期、过渡期、尝试期
•建立阶段(25-44岁):尝试期、稳定期
•维持阶段(45-64岁)
•衰退阶段(65岁以上)
•职业发展理论
–格林豪斯——5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