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劳动社会学(第4章) .pdf

发布:2024-02-02约4.73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劳动社会学

第四章职业生涯

•第一节职业生涯理论

•第二节职业生涯管理

•第三节职业生涯发展

•第四节职业生涯设计

第四章职业生涯

1.职业及其特征

2.职业生涯及其影响要素(P111-113)

3.职业生涯管理及其基本内容

4.职业锚理论及其五种类型

5.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三个方向

6.职业生涯发展与成功的道路

7.职业生涯设计

第一节职业生涯理论

•职业

–定义:维持生计+实现社会联系+实现自我+持续活动方式

–特点:社会性:职业为社会所需要,是劳动者进行的社会

生产劳动。

差异性:不同职业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劳动工作

象、工作性质等都不同。

层次性:从事职业的素质要求不同以及人们对

职业

的看法或舆论的评价不同。

时代性:有不同时代不同的热门职业。

第一节职业生涯理论

•职业生涯

–提出者:沙特烈: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职

业或职位的总称。

萨柏:包括个人一生中的生活和角色。

霍尔:一个人终其一生,伴随与工作或职业

关的经验与活动。

–定义

•一个人一生连续负担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

–八要素

•健康(最具影响力);社会阶层;教育;性别;

•年龄;负担;自我观;地理因素。

•职业发展理论

–金斯伯格——3阶段

•幻想期:处于11岁之前的儿童时期。单纯凭自己的兴趣爱

好,不考虑自身条件、能力水平和社会需要与机遇,完全

处于幻想之中。

•尝试期:11-17岁,为少年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有职

业兴趣,能更多和客观地审视自身各方面的条件和能力,

开始注意职业角色的社会地位、社会意义,以及社会对该

职业的需要。

•现实期:17岁后的青年时期。能客观地把自己的职业愿望

或要求同自己的主观条件、能力、社会现实的职业需要紧

密联系和协调,寻找合适自己的职业角色。已有具体、现

实的职业目标。

•职业发展理论

–施恩——9阶段

•成长、幻想、探索阶段(0-21岁)

角色:学生、职业工作的候选人、申请者

•进入工作(16-25岁)

角色:应聘者、新学员

•基础培训(16-25岁)

角色:实习生、新手

•早期职业正式成员资格(16-25岁)

角色:组织新的正式成员

•职业中期(25岁以上)

•职业中期危险阶段(35-45岁)

•职业后期(40岁以后)

•衰退和离职阶段(40岁以后到退休)

•离开组织或职业——退休(失去工作)

•职业发展理论

–萨柏——5阶段

•成长阶段(0-14岁):幻想期、兴趣期、能力期

•探索阶段(15-24岁):试验期、过渡期、尝试期

•建立阶段(25-44岁):尝试期、稳定期

•维持阶段(45-64岁)

•衰退阶段(65岁以上)

•职业发展理论

–格林豪斯——5阶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