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社会学(第1章) .pdf
劳动社会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劳动社会学的产生和研究内容
•第二节劳动社会学原理
•第三节劳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
1.劳动社会学这一名称的正式出现,最早是在
法国
2.劳动的基本含义。
3.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自觉性、目的性和
创造性。
4.劳动社会学基本研究类型
5.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6.社会统计法
第一节劳动社会学的产生和研究内容
•劳动社会学的产生
–最早出现在法国
–首次使用者:乔·弗里德曼彼·纳维利
–产生时期:19世纪20-30年代
•劳动及相关概念
–劳动
–劳动者
–工作
–职业与行业
•劳动
–含义:劳动=生产活动+服务活动
–本质特征:自觉性、目的性、创造性
–重要性
•劳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是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活动
•劳动同时创造了财富
•劳动者
–地位:主体;基本要素
–广义:具有劳动能力+从事社会生产劳动
–狭义:前提+劳动能力+劳动岗位+劳动规范+活动
–四要素
•劳动年龄范围内——劳动适龄人口;
•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劳动力;
•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社会劳动;
•有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劳动报酬。
•工作
–定义:人类通过劳动分工而进行的、有组织的、
以获得劳动报酬为目的的生产活动。
–产生:随着工业化生产和现代劳动组织的出现
–注意点:有偿劳动;特定组织中;
雇佣关系和经济交换关系建立后的劳动
•职业
–产生:是劳动专门化和劳动分工的结果
–定义:在业人口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种类
•行业
–定义
•社会劳动者在从事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分
工的集团概念。
–基本点
•行业属于社会劳动者的集团概念--国民经济部门;
•同一行业都有同一类型的经济活动,它们生产同一类
型的产品,提供同一类型的服务,创造的使用价值基
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