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劳动社会学(第1章) .pdf

发布:2024-02-01约1.2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劳动社会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劳动社会学的产生和研究内容

•第二节劳动社会学原理

•第三节劳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

1.劳动社会学这一名称的正式出现,最早是在

法国

2.劳动的基本含义。

3.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自觉性、目的性和

创造性。

4.劳动社会学基本研究类型

5.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6.社会统计法

第一节劳动社会学的产生和研究内容

•劳动社会学的产生

–最早出现在法国

–首次使用者:乔·弗里德曼彼·纳维利

–产生时期:19世纪20-30年代

•劳动及相关概念

–劳动

–劳动者

–工作

–职业与行业

•劳动

–含义:劳动=生产活动+服务活动

–本质特征:自觉性、目的性、创造性

–重要性

•劳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是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活动

•劳动同时创造了财富

•劳动者

–地位:主体;基本要素

–广义:具有劳动能力+从事社会生产劳动

–狭义:前提+劳动能力+劳动岗位+劳动规范+活动

–四要素

•劳动年龄范围内——劳动适龄人口;

•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劳动力;

•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社会劳动;

•有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劳动报酬。

•工作

–定义:人类通过劳动分工而进行的、有组织的、

以获得劳动报酬为目的的生产活动。

–产生:随着工业化生产和现代劳动组织的出现

–注意点:有偿劳动;特定组织中;

雇佣关系和经济交换关系建立后的劳动

•职业

–产生:是劳动专门化和劳动分工的结果

–定义:在业人口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种类

•行业

–定义

•社会劳动者在从事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分

工的集团概念。

–基本点

•行业属于社会劳动者的集团概念--国民经济部门;

•同一行业都有同一类型的经济活动,它们生产同一类

型的产品,提供同一类型的服务,创造的使用价值基

本相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