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申报表及材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潍坊外国语中学教师小课题研究材料
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实效的研究
刘丽丽
申报表
姓 名 刘丽丽 开题时间 2016.9 课题
名称 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的研究 选题缘由或教学困惑 随着课程的普遍开设,教学实践的逐步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了出来。主要表现为:1.教师讲得太多,学生体验的少,关注教的效率而无视学的效率;2.教师放手学生学,却不知从何收回,课堂热闹却盲目无效;3.引导学生操作得多而思考得少,关注了技术本身,而忽视了技术的价值的探究。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信息技术教师对课程理念认识不足,对课程标准与教材的把握不够,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还缺乏认识;二是实践经验不足,面对新理念、新技术、新教材、新方法,不知从何下手,不少信息技术教师还没有较好地掌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基本规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升教学质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研究
步骤
及
措施 主要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组建课题组,认真填写课题申报书,组织学习相关理论,讨论拟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课题论证。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学习理论并运用有关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交流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方法、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2)完善方案不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调整,认真总结经验。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进行课题实验的总结、反思
(2)搜集材料,撰写结题报告,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成果形式 论文、调查报告、培养策略、相关证书 本研究希望得到的支持 在研究过程中希望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希望得到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参与及支持。 学科组对开题报告的意见与建议 学科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
姓 名 刘丽丽 开题时间 2016年9月 课题
名称 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的研究 选题缘由或教学困惑 目前,国内外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层面进行研究还比较少,更多的研究主题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的整合,侧重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即便能看到有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也仅停留在教学方法层面的研究,如自主学习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尽管有很多教学方法可以借鉴,但对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的途径、策略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还缺乏整体性,对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诸多要素,如优化的教学设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与应用能力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关注不够全面,探讨不够深入。事实上国内关于课堂教学实效的研究已经很多了,有很多可以借鉴处,本课题研究也要借鉴这些研究成果。但信息技术课堂有其特殊性,本课题就是要基于这个特殊性,进行实效性的研究。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研究意义:
1.实践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找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规律性的做法,并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运用“有效的教学设计”、“有效的教学实施策略”、“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2.理论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山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思想和教学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执行,形成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理念,形成课堂教学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本学科有效教学的普遍性规律;逐步形成“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实施策略和评价体系。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升课堂。寻求有效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方式和途径,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规律、方法和评价体系。
2.通过本课题研究发展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通过本课题研究成长学生。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整体提高我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文献综述及对综述的评价 ?
研究
步骤
及
措施
1.强化学习培训,引领课题研究。
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组织了“方案讨论”、“纲要解读”、“教材研习”等培训活动,重点在于理解课题研究的思路,形成对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认识,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打下思想基础。此后又分别组织10多次课题专题活动,变“事务性”活动为“学习型”活动,增强了课题组活动的“科研含量”。
2.开展教学调研,明确研究重点。
课题初期开展了专项问卷调查。教师问卷包括教师基本情况、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应变能力、实践指导等五个方面,共44道题,学生问卷涉及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学习能力等方面的55道题,全体信息技术教师参加了教师的问卷调查, 1000多名学生参加了学生的问卷调查活动,通过调查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