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思品小课题申报表.doc

发布:2016-11-23约5.06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附件3 课题分类 ________ 课题编号 _________ 2014年昌吉州“教科研小课题” 立项申请书 课题名称:让思品课真正回归生活经验的实践操作 课题负责人: 王玉兰 联系方式 负责人单位: 吉木萨尔大有镇中心学校 申请日期: 2014年5月16日 昌吉州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一、课题组基本情况 课 题 名 称 让思品课真正回归生活经验的实践操作 课 题 负 责 人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 称 职 务 工作单位 分 工 王玉兰 女 46 中高 教师 吉木萨尔大有镇中心学校 组织实施课题,撰写结题报告 课 题 组 主 要 成 员 王惠花 女 43 中一 教师 吉木萨尔大有镇中心学校 课题实施、设计调查问卷 张丽 女 38 中一 教师 吉木萨尔大有镇中心学校 课题实施、过程记录、收集资料 二、课题论证 1.问题的提出的现实依据: 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德育课程《思想品德》倡导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学生文化。坚持的是“回归生活”的课改新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确立生活主题,营造学生文化,强调对学生生活的服务、指导和提升。 ②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程重视淡化教育痕迹,启发道德自觉,强调在主体认知中自主建构,致力于情感的浸润和培植,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育境界。 ③现行的品德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反思等进行活动和相互交流、深化认识,在自主的参与和体验中,提高道德素质。 2、思想品德课教学出现的问题 思想品德课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人,冷冰冰的理性。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把道德、品德从人的社会生活中剥离出来,把他们作为一种孤立现象来对待,以知识的机械复制、行为的刻意规训为主。新的思想品德课程体现了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①忽视学生主体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学习的主体,“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而当前品德教育以管代导,主客体颠倒现象还较严重,忽视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特点,忽视学生品德形成的自主性和发展性,学生主体意识得不到唤发,学生习得过程简单,方式单一,自主建构道德的能力得不到培养。 ②轻视学生生活 学生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最后回归学生生活。而当前品德教育中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强,轻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与学生生活脱离,学生知行脱节,机械唯本现象仍有存在。 ③漠视资源利用 品德课标指出:“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目前,教师仅停留在使用教材上,缺少对学生生活资源的提炼和生成资源的捕捉,缺少对教材、学生、家庭等资源的开发、吸纳和整合。 ④无视学生文化 品德课程标准倡导的是一种学生文化。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育往往忽略学生发展环境,把学生看作“小大人”,习惯用那墨守成规、刻板僵化、居高临下的成人文化来组织教学,学生自由、自主的天性受到禁锢,生命的活力、张力无法施展。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品德课程实施的教育效果。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课题的研究,将提升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效果。 3、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通过分析思想品德课程文化的特点,梳理、整合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内容,将之趣味化、人本化、生活化,对思想品德课程实施中生活因素缺失的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为丰厚思想品德课程体系、教师实施思想品德课程提供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好达到知、意、行的统一切实提升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实效 (二)文献综述(国内已有研究、研究中不足、本课题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1、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课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品德教育 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课,师生之间是一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