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前教育学》模拟试题(单选)及答案五.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在西方教育史上,( )首次提出按儿童年龄划分受教育阶段。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夸美纽斯D.卢梭2. 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 )。A.《百家姓》B.《千字文》C.《幼学琼林》D.《三字经》3. 俄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 )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教育的民族性原则”。A.别茨考伊B.乌申斯基C.马卡连柯D.克鲁普斯卡娅4. 中外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岁以前的幼儿阶段,以后再进行智 力开发效果则微乎其微。A.6B.5C.4D.35. 幼儿的思维是( )占主导地位的思维,对事物的直接操作和直观认识,有助于幼儿思维 的发展。A.直观行动性B.具体形象性C.自我中心性D.抽象性6. 与幼儿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相联系的是()。A.开始对自己进行评价 B.幼儿言语的发展C.幼儿开始知道自己的长相 D.幼儿开始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7. 儿童的睡眠时间,应随年龄和健康状况而异,年龄小体质弱的儿童睡眠时间需相应延长, 3—4岁每天需要( )个小时睡眠。A.8—9B.9—10C.11—12D.12—138. 儿童应有较多的户外活动时间,夏天大部分时间应在户外活动,春秋季节每天应不少于()小时,冬季每天不少于2小时。A.3—4B.4—5C.5D.39.幼儿社会发展是通过( )实现的。
A.学校教育B.自身的社会化过程C.家长的教导D.社会的帮助
10.我国现代教育思想家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A.主动性B.活动 C.兴趣D.创造力11.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 )的教学内容之_。A.体育B.智育C.德育D.美育12.幼儿园环境的()决定了环境的可控性,使可控性有了明确的标准和方向。A.教育性B.开放性C.发展性D.参与性13.智力游戏、体力游戏和音乐游戏是()。A.创造性游戏B.有规则游戏C.表演游戏D.个人游戏14.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A.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B.对幼儿开展智力教育C.保护幼儿健康成长D.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15.幼儿美育的目标是()。A.使幼儿掌握美学的知识B.使幼儿掌握表现美的技能C.培养幼儿的审美动机D.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初步能力16.作为幼儿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是()。A.确保幼儿安全B.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C.促进幼儿智力发展D.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17.社会要求与()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A.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B.教育机构C.政府D.父母18.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幼儿的(),为幼儿提供适宜其发展需要 的教学活动。A.心理发展特征B.身体发展特征C.性格特征D.最近发展区19.幼儿园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两大类。A.社会环境B.精神环境C.城市环境D.局部环境20.为了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幸福的童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宣言》和《儿童权 利公约》明确提出,()是儿童的一项基本权利,社会有责任为儿童实现这项权利积极 创造条件。A.受教育B.游戏C.被关爱D.被平等对待1.【答案】(B) [详解]根据对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特点的观察研究,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按年龄划分受教育的阶段,及在各年龄阶段教育的要求、组织、内容和方法等具体措施。第一阶段(0—7岁):这一时期里,教育要顺应自然,要注意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要引导儿童多做适宜肢体发育的游戏和活动。第二阶段(7—14岁):这一时期以情感道德教育为主,儿童要在国家办的学校中接受和谐的教育,主要内容有阅读与书写、体育锻炼、音乐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等。第三阶段(14—21岁):这一时期以智育为主,发展青年的理性灵魂,为此目的而设的学科有数学、文法、文学、诗歌、修辞、伦理学与政治学。2.【答案】(D) [详解]宋末王应麟所撰的《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3.【答案】( B) [详解]在乌申斯基的教育著作中,《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1857年)一文占有重要地位。此文是针对当时俄国主张抄袭其他民族教育制度的西欧派以及抱残守缺的国粹派(斯拉夫派)而提出来的。在此文中,乌申斯基将民族性理解为每个民族由其历史、地理和自然条件所形成的特点,主张以教育的民族性原则为教育学体系的基础,指出教育的民族性原则的特征是具有本民族特色,不盲目抄袭(但不排斥借鉴)别国的教育制度,将祖国语言置于教学的基础,教育权应还之于民等。教育的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