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组织行为学(第四章、知觉和归因)-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节、印象管理 一、印象管理的含义 二、影响印象管理的因素 三、印象管理策略 一、印象管理的含义 个体试图影响和控制别人对自己的社会知觉现象就是印 象管理。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印象管理,包括衣着 仪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举止和做事的方式等。人们通过 印象管理使自己的形象更符合社会期望,还可以运用印象管 理在别人心中达成自己所期望的自我形象。其实,不仅仅是 个人之间的往来如此,组织和组织之间也常常采取行动来赢 得更好的印象,如清洁的环境、高素质的接待人员、隆重的 欢迎手段等。 人们进行印象管理有些是有意为之,有些是自发的印象 管理习惯。印象管理使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做出不同表现, 但并不意味着就是想要借用虚假的手段达到某些目的。 二、影响印象管理的因素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进行的印象管理会受到很多因素的 影响,有三个因素影响较为明显。首先是个体所扮演的角色。 我们往往在不同的互动交往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而不同的 互动角色反映了我们和互动对象有不同的关系,也有不同的 期待。因此,我们不可能在所有的互动对象面前都表现出同 样的言行举止。其次是社会环境因素。我们总是在一定社会 环境中交往并进行印象管理的,这就决定了社会环境因素会 影响我们的印象管理。最后为互动对象的因素。很多情况下 我们怎样进行印象管理还得依互动对象的情形而定。如果互 动对象越是我们很重视的,我们就越会精心的修饰,反之就 可能越随便,如果互动对象越是我们喜欢的,我们的印象管 理就越会向他靠近,反之,则可能通过印象管理拉大与他的 距离。另外,互动对象的言行举止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印象管 理。 三、印象管理策略 个体使用的印象管理手段可以分为两类:自我提升的 印象管理策略和防御式的印象管理策略。 所谓自我提升的印象管理策略,就是使自己看起来更 加出色,使别人更加积极的看待自己。其目的是为了获得 他人的好评和赞许。自我提升的印象策略主要包括施惠、 抬高、附和与联合、自我宣传和自我抬高几种。 所谓防御式的印象管理策略,就是尽量弱化自己的不 足,或者避免别人消极的看待自己,使自己的形象受损。 其目的在于避免惩罚和责备。防御式的印象管理策略主要 包括辩解、道歉和划清界限几种。 个体对环境刺激进行选择和组织,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称为 知觉。影响知觉选择的客观因素包括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活动的程 度、重复程度、新颖性和熟悉性等,影响知觉选择的主观因素包括 知觉者的个性、知识和经验、需要和动机。 社会知觉是人们在社会情景中对人的心理、行为及特性进行推 断和判断的过程。社会知觉可以分为对他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 知觉和自我知觉等。 主要的社会知觉偏差有定型偏见、晕轮效应、首因效应、投射 效应、短识和对比效应。 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 过程。常见的归因偏差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基本归因错误,另一 类是自我服务偏见。 个体试图影响和控制别人对自己的社会知觉现象就是印象管理。 个体使用的印象管理手段可以分为两类:自我提升的印象管理策略 和防御式的印象管理策略。 本章小结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知觉?影响知觉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2.举例说明不同的人为什么会对同一件事做不同的解释? 3.什么是社会知觉?包含哪些内容? 4.举例说明几种社会知觉偏差。 5.什么是归因理论?它在解释组织行为方面有什么意义? 6.什么是基本归因错误?什么是自我服务偏见?联系实际 谈谈你的看法? 7.什么是印象管理?如何进行印象管理? 参考文献 1.斯蒂芬·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孙健敏,李原,译.10版.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邹宜民.组织行为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徐子健.组织行为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4.赫尔雷格尔.组织行为学上下——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M]. 俞文钊,等译.9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四章、知觉和归因 人是如何认识周围事物的?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 题。近代心理学则从科学的意义上研究了人是如何接 受和处理外部信息、如何形成对他人的印象以及如何 对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判断等一系列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能阐述影响知觉的基本因 素;掌握社会知觉的内容以及社会知觉偏差的具体表 现;描述凯利归因理论的三个基本维度及常见的归因 偏差,了解如何根据场合进行印象管理。 本章提要 本章目录 本章包括: 第一节、知觉 第二节、社会知觉 第三节、归因 第四节、印象管理 第一节、知觉 一、知觉的概念 二、知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