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模铸造工艺大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熔模铸造工艺流程图JS10(01)-2005
铸件工艺设计
铸件工艺设计
●压模设计和制作
●压模设计和制作
制 熔 模配 制 模 料
制 熔 模
配 制 模 料
组树
组树
沾浆撒砂
沾浆
撒砂
干燥
浆料制备
硬化剂制备
脱蜡
脱蜡
■合金熔炼高 温 焙 烧
■合金熔炼
高 温 焙 烧
●
● 浇 铸
振壳
振壳
切割
切割
抛丸
抛丸
打压
打压﹙有要求时﹚
焊补
焊补
打磨
打磨
●
● 热 处 理■
抛丸
抛丸
酸洗﹙
酸洗﹙有要求时﹚
成品入库
●铸件检验入库铸件的机械加工
●铸件检验入库
铸件的机械加工﹙有要求时﹚
注:● 检验点 ■ 特殊过程
2 范围
本工艺守则规定了熔模铸造工艺过程中各工序的工艺要求。适用于低温模料、手工或压蜡机压制蜡模,硅溶胶和水玻璃粘结剂制壳、酸(碱)性中频电炉熔炼,生产碳素钢、合金钢等熔模精密铸件的工艺过程。
● 蜡型工艺JS02(01)-2005
△1 蜡料制备工艺要求
1.1稀蜡温度:65~80℃。
1.2蜡膏保温缸水温:48~50℃。
1.3蜡膏应搅拌均匀呈糊状,温度控制在45~48℃,其中不允许有颗粒状蜡料。
1.4蜡料酸值:105±5。
1.5蜡料配方
蜡料种类
材料名称
重量配比(%)
1
2
3
4
5
石蜡
50
25
10
5
硬脂酸
50
25
10
5
5
回收蜡
50
80
90
95
1.5.1正常生产采用3.4两种配方,配方5用于沾制浇口棒。
1.5.2蜡料配方是指酸值符合105±5范围内的基本配方,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根据蜡模质量或酸值分析结果,适量增加或减少硬脂酸量,冬季的酸值取下限,夏季的酸值取上限。
△2 蜡模制造工艺要求
2.1室温:10~30℃。
2.2蜡膏压注温度:45~46℃,压力:0.2~0.6Mpa,保压时间:3~10s。
2.3压型冷却水温:14~24℃,冷却时间:20~100s。
2.4制模分型剂:10#变压器油。
2.5蜡模表面应光洁,形状完整,尺寸合格,不允许有缩陷、凸包、裂纹、错位、气泡等缺陷。
△3 蜡模组装工艺要求
3.1室温:10~30℃。
3.2模组间最小间隙:8mm,较大平面间隙最小20mm。
3.3模组最小压头:60mm,尾端最小余头:10mm。
3.4蜡模内浇口与蜡棒之间焊接要严密,不得有尖角和小缝。
3.5组装的蜡模应均匀,不得有蜡滴、蜡渣、灰尘及杂物。
● 制壳工艺JS02(02)-2005
△1 涂料配置工艺要求
1.1工艺材料主要技术
1.1.1涂料配比及性能
涂料种类
涂料配比及性能
面层
过渡层
背层
涂
料
配
比
硅溶胶(Kg)
10
10
10
锆英粉(Kg)/320目
32~37
煤矸石粉(Kg)/(240-270)目
17~18
16~17
湿润剂(ml)
16
消泡剂(ml)
12
涂料性能
流杯粘度(s)*
32±1
19±1
17±1
密度(g/cm3)
2.7~2.8
1.82~1.85
1.81~1.83
注:(1)涂料粘度使用4#詹氏杯测定;
(2)过度层和背层涂料中不加润湿剂和消泡剂。
1.1.2室温:24℃±2℃。
1.1.3涂料搅拌时间:面层全部为新材料时搅拌时间≥24h,部分新材料时搅拌时间≥12h;过渡层涂料及背层涂料全部为新材料时搅拌时间≥10h,部分新材料搅拌时间≥5h。
1.2煤矸石粉(用于加固层涂料)
Al2O3(%)
SiO2(%)
Fe2O3(%)
含水量(%)
粒度
40~60
49~55
≤1.2
≤0.3
180~220
1.3涂料配比(用于加固层涂料)
涂料种类
粉液比
JFC加入量
(按重量计算)
结晶氯化铝硬化
表面层
1:1.10—1.25
0.05%
加固层
1:1.05—1.15
0.05%
1.4水玻璃
指标名称
硬化剂种类
模数
(M)
加固层密度
(g/cm3)
结晶氯化铝
3.2~3.6
1.28~1.30
1.5涂料粘度
粘度(s) 室温
涂料种类
≥8—15
℃
≥15—20℃
≥20—30℃
备注
加固层
17—20
15—17
13—15
用于结晶氯化铝硬化剂
△2 制壳工艺要求
2.1硅溶胶型壳工艺要求
2.1.1制壳参数
层数
参数
面层
二层
背层
半层
涂料种类
面层涂料
二层涂料或
过渡层涂料
背层涂料
背层涂料
撒砂
100/120目锆砂
30/60目煤矸石
16/30目煤矸石
温度 ℃
22~26
湿度(%)
50~70
40~70
风速(m/s)
6~8
干燥时间 h
4~6
8~12
12~16
14~18
预湿剂
浸预湿剂
注(1)预湿剂用SiO2>25%的硅溶胶溶液;
(2)预湿剂可浸一层;
(3)复合型壳用面层、二或一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