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

发布:2017-05-07约2.16万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27 北京化工大学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化学工程与工艺 二○一一年十二月 目 录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工程师培养整体思路………………………………1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工程师培养标准……………………………………5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工程师培养方案……………………………………10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21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工程师具有企业经验的教师配置方案………28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工程师培养整体思路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一、指导思想 基于目前我国高等化工教育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复合型化工工程人才迫切需求不相匹配的现状,本计划将以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对象,在传承已有化工高素质科技人才培养成果的基础上,依托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学院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学校优质教学资源,本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成果转换平台,学院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和与企业已有校企人才联合培养方面的经验积累,面向国际交流,强调学科交叉,融合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企业实训和企业培养等人才培养环节,探索和形成特色鲜明的高等化工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 二、培养目标 以“大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能源化工、生物化工、煤化工、制药和新材料合成等)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的科学及应用技术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技能、科研与工程创新以及管理能力,将毕业生造就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且具有良好素质和科学与专业基础知识,能够从事大化工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的研制与开发、装置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国际化工程(师)技术和管理人才。 三、培养标准制定思路 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认知与系统表达能力—化工单元过程及其设备设计与应用能力—过程工程及产品工程开发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沟通交流协作能力—面向“国际化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师(技术与管理)”。该思路各培养环节之间的相互关联简示于右图中。 四、培养方案制定原则 (1)以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以“大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能源化工、生物化工、煤化工、制药和新材料合成等)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的科学技术与工程应用为核心,着重体现学生基础理论、技能、科研与工程应用及创新,以及管理能力的培养。 (2)强化课程教学、实践与应用教学两大基本体系的相互交叉、融合,彰显基础科学、工程科学和工程实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工程应用和工程创新潜力。 (3)改革课程体系,突出工程科学及工程应用知识,加强安全、环保和质量与服务意识方面的培养,使本专业毕业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4)改革实践与工程应用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培养。实施本科生3+1培养模式。落实和更加突出企业导师的作用。 (5)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制定和实施。 五、培养对象与培养体制 1.培养对象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试点每届人数30人左右。 2.培养体制与策略 (1)本计划实施以“大化工”为背景的培养方案。注重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两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并以通用过程工程为主线培养。 (2)企业工程实践总时间不得少于1年。 六、人才培养标准 (1)系统学习和掌握以下诸方面的科学与工程知识基础 基础科学知识:数理知识、化学及生物基础、计算机基础、外语 核心工程基础知识: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传递过程原理、化工制图、化工安全、过程测控技术、 高级工程基础知识:过程工程、产品工程、化工过程与系统设计、化工过程大型应用软件、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 (2)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工程应用技能:工程认知与系统表达,工程分析与组织,工程应用 工程知识探索技能:查新技能,实验设计与实施技能,工程化技能初步 工程创新能力初步:对工程问题的基本认知和判断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技术实施的初步能力 职业道德规范 (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敢于负责任,并与世界工程界保持同步 (B)掌握一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遵守“大化工”职业行为准则 (C)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 (3)团队协作和交流 (A)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技术协同作战能力 (B)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及工程表达能力 (C)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4)技能培训与提高(潜质培养) (A)了解掌握外部环境 (B)工程系统方案的构思 (C)工程系统方案的设计 (D)工程系统方案的实施 (E)工程系统方案的运行 七、专业课程及师资配备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