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学第六单元备课.doc

发布:2017-05-03约3.9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集体备课记录 年 级 四年级 科目 数学 时间 2013.12.13 单 元 序 号 六 单元内容 统计 备课小组成员 全镇四年级数学教师 中心发言人 王绣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1、经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2、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特点和作用,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哈方法,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重难点 重点: 能从统计图中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难点:理解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单 元 练 习 1.直接写得数 2.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检 测 时 间 2013.12.24 课 时 分 配 信息窗 2课时 我学会了吗(复习) 1课时 测试 1课时 讲评 1课时 计:5课时 单元授 课时间 从第_16_周至第_17_周_12_月_18_日至_12月_25日 课 时 教 案 课 题 第一课时 转圈平衡试验 教案序号 16-6-1 授课时间 2013.12.18 课 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要 求 1、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比较规范地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2、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绘制1格表示多个单位条形统计图,能阅读条形统计图并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3、能阅读条形统计图并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阅读。 难点:1格表示多个单位条形统计图的学习 教具准备 与课堂活动相关的各种统计的资料、神舟六号飞天录象和宇航员训练录象、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第一课时 转圈平衡试验 整理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 后 感 本节课结合现实实例引导学生整理统计数据并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组成和画法,但还不太熟练,应加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杨利伟吗?他是干什么的? 生:宇航员。 师:大家看,(播放课件)这就是杨利伟乘载“神州”五号上天的情景。你们长大了也有可能成为一名宇航员。但是,要当宇航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进行多种人体极限的训练。大家看这种“转圈”就是其中的一种。大家还记得课前你转的圈数吗?这是各小组提供的转圈记录单。 师:从记录单上,你能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1:**同学转了12圈。 生2:**同学转的圈数最少。 生3:**同学转的圈数最多。 师:通过记录单,我们只了解到了每个同学转的圈数,如果要了解“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下一步应该怎样办? 生1:可以用统计表进行统计。 生2:用条形统计图也可以。 二、解决问题 1、制统计表。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下面我们要整理数据,制统计表。(出示课件)大家看,这是老师提供的统计表。请拿出1号作业纸,同位两人合作完成。比一比,哪组会合作、统计得又对又快。 师:谁愿意来展示你们完成的统计表?(学生展示)他们统计的数据对不对? 从表中,现在我们可以看出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生:转20~29圈的人数最多。 2、制统计图。 师:有同学说利用统计图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出示课件)这是刘老师没完成的一幅条形统计图。该怎样把这些数据表示出来?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同位两人交流一下意见,看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请拿出2号作业纸,同位合作完成统计图。 3、汇报分析,感悟1格代表几个的必要性。 师:谁来展示介绍一下你们的作品? 生1:一格表示1,格子不够了,我们往上又添了几个格。 生2:一排格子不够,我们再在第二排涂格子。 生3:格子不够,我们用一格表示2。 师:我们给这三种办法分别取名为“添格法”、“添排法”、“一格代2法”。观察对比这几种做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师:通过比较,大家一致认为“一格代2法”比较科学。从这种方法可以看出:一格表示1,格子不够时,一格可以表示几?还可以表示几?一格表示几要根据具体的数量来确定。 三、巩固延伸 过几天,就要到“元旦”了,红星小学的老师要随旅行社去旅游,旅行社要为出游的老师订做旅游帽,帽子的颜色要从白、黄、红、蓝4种颜色中确定一种。于是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就老师们进行了“喜欢什么颜色”的调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