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床表现 发热三红酒醉貌, 头眼腰痛像感冒, 腋腭鞭击出血点, 恶心呕吐蛋白尿。 低血压休克期(病程4-6日) 持续1-3天。多发生在第4~6d 持续时间长短与病情轻重、治疗措施是否及时和正确有关。 发热渐退,但其他症状反而加重 一般出现在退热前1~2d,或热退同时血压下降 促进DIC、脑水肿、ARDS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末梢循环障碍 少尿无尿 CVP <6mmH2O 难治性休克:休克>24h,心、肝、脑、肺、肾两衰以上 少尿期(病程第5-8天) 继低血压休克期出现。 少尿500ml/24小时,无尿50ml/24小时 无少尿型肾功能衰竭 主要表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出血现象加重 临床表现 急性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 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 肾性脑病 高血容量综合征 表浅静脉充盈 血压增高,脉压差增大 脉搏洪大,血液稀释 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等 多尿期(病程第9-14天) 根据尿量和氮质血症分三期 移行期:尿量500-2000ml/24h,肾功能损害继续加重 多尿早期:尿量2000ml/24h,肾功能未见改善 多尿后期:尿量3000ml/24h,肾功能改善 注意水电解质补充,防止继发感染,避免继发性休克 恢复期 尿量2000ml/24h 精神、食欲基本恢复 1-3个月体力才能完全恢复 后遗症 少数患者留有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和垂体功能减退 临床分型 根据发热高低、中毒症状轻重、出血和休克、肾功能损害程度分5型: 轻型: 中型: 重型: 危重型: 非典型型: 特殊临床表现 胃肠类型:吐泻,休克和肾衰 伤寒型: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脾肿大,WBC降低 肝炎型: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黄疸,肝肿大 肾炎型:发热出血不明显,浮肿,贫血,蛋白尿,氮质血症 急腹症型:腹痛,恶心,呕吐,压痛,反跳痛 脑炎型:发热,头痛,呕吐,反射性亢进,昏迷,幻觉 肺型: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哮喘-ARDS,预后极差 晕厥型:心律失常 紫癜型 腔道出血型 五.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 生化检查 免疫学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查 其他检查 血常规 改变与病期和病情轻重有关 第3病日起,WBC升高,初期中性粒细胞增多,4-5病日后,淋巴细胞增多,可见异淋 第2病日起,PLT减少,可见异型血小板 血液浓缩,RBC和血红蛋白升高 尿常规 尿蛋白:第2病日可出现,蛋白量逐渐增多 膜状物:蛋白和脱落上皮细胞的凝聚物 巨大融合细胞: 管型和红细胞 血液生化检查 BUN和Cr: 血气分析: 发热期:呼吸性碱中毒 休克期和少尿期:代谢性酸中毒 血钾、钠、氯,血钙: 凝血功能 血小板:减少,粘附、聚集和释放功能降低 DIC: 高凝期:凝血时间缩短 消耗性低凝期:纤维蛋白原降低,PT延长 纤溶亢进期:FDP升高 免疫学检查 特异性抗原检查:血液、尿沉渣细胞 免疫荧光 ELISA 胶体金 特异性抗体检查:血清 PCR技术 其他检查 肝功能:ALT 、TBIL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 传导阻滞、心肌损害表现 眼压增高,视乳头水肿 X-线:肺淤血、肺水肿,胸腔积液和胸膜反应 六. 并发症 腔道出血 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脑炎、脑水肿 肺水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间质水肿导致低氧血症 心源性水肿: 其他:肾破裂,继发感染等 七. 诊断与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特征性症状和体征: 早期3种主要表现:发热、毛细血管损伤、肾损伤 病程的5期经过: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液浓缩、异淋出现,血小板减少 尿常规:大量蛋白 血清学检查 RT-PCR检测EHF病毒RNA 鉴别诊断 发热期: 上呼吸道感染 败血症 急性胃肠炎和菌痢 休克期:其他感染性休克 少尿期: 急性肾炎 其他原因急性肾功能衰竭 鉴别诊断 出血: 消化性溃疡出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其他原因所致DIC ARDS:其他原因引起的ARDS 腹痛:急腹症 八. 预后 与病情轻重、治疗迟早,措施正确与否相关 早期诊断,治疗措施改进,预后改善 乙方有义务提供相应的执业资格证、执业印章等配合甲方工程招投标、承担的工程项目报建及建设施工过程中各类手续办理。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感染科 概述 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自然疫源性疾病 主要传染源:鼠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广泛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 临床特征:发热、休克、出血及肾脏损害。 典型病例呈五期经过 一. 病原学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布尼亚病毒科, 汉坦病毒属 负性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