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_12.ppt

发布:2018-08-05约6.46千字共7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病理解剖 1.血管病变 2,肾病变 3.心脏病变 4.脑垂体及其他脏 器病变 5.免疫组化多脏器组织中均能检出EHF病毒抗原。 EHF发病特点可归纳为: “原发性损伤、一次性打击、自限性经过” 基于EHF上述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上相应构成了EHF的一个典型的5期过程。 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 少尿期: 多尿期: 恢复期: 典型的病毒血症 血管损伤、血容量减少 肾脏损伤严重、肾脏功能衰竭 肾小管损伤开始新生 多尿期后,尿量逐步恢复 【临床表现】 潜伏期4~46日,一般为7~14日,以2周多见 有关EHF的四句口诀: “高热脸红酒醉貌, 头痛腰痛象感冒、 皮肤粘膜出血点、 恶心呕吐蛋白尿” 一般表现: 1、起病急骤 2、发热在39~40℃之间,热程多数为3~ 7日,亦有达10日以上者。 3、体温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4、少数患者以低热、出现胃肠道和呼吸道 前驱症状开始。 5、重症患者热退后病情加重。 (一)发热期 其他重要表现: “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水肿和渗出所致。 “酒醉貌”——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充血所致。 “搔抓样或条索点状瘀点” ——皮肤出血多见于腋下和胸背部出血 “粘膜充血”——见于眼结膜、口腔软腰和咽部。 (一)发热期 出血:皮下淤血 左上肢呈明显的融合片状及点状出血 出血:球结膜出血、水肿 出血:胸前搔抓样出血 出血:口腔粘膜出血 EHF患者死亡后尸检脑图像大脑脑回血管普遍扩张,充血 (二)低血压休克期 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 轻型患者可不发生低血压或休克 其持续时间长短与病情轻重,治疗措施是否及时和正确有关 部分患者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重叠或由发热期直接进入少尿期 顽固性休克患者,出现紫绀、DIC、脑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三)少尿期 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少于50ml为无尿 少尿期一般发生于5~8病日。持续1日~10日,一般为2~5日。 少数患者无明显少尿而存在氮质血症,称为无少尿型肾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为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 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 (四)多尿期 病程9~14日。持续1日~数月。 根据尿量和氮质血症情况可分以下三期: ①移行期:日尿量由500ml增加至2000m1, 但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等反而上升,症状加重 ②多尿早期:每日尿量超过2000m1。氮质血 症未见改善,症状仍重。 ③多尿后期:尿量每日超过3000ml,并逐日增加,氮质血症逐步下降,每日尿量可达4000~8000m1,少数可达15 000m1 (五)恢复期 多尿期后,尿量逐步恢复为2000ml以下。 1~3个月,体力才能完全恢复。 根据发热高低、中毒症状轻重和出血、休克、肾功能损 害的严重程度,本病可分为5型。 ①轻型:体温39℃以下,中毒症状轻,除出血点外无其他出血现象,肾损害轻,无休克和少尿。 ②中型:体温39~40℃,中毒症状较重,有明显球结膜水肿,病程中收缩压低于12kPa或脉压差小于3.46kPa。有明显出血及少尿期,尿蛋白+++。 ③重型:体温≥40℃,中毒症状及渗出征严重,可出现中毒性神经精神症状。有皮肤瘀斑和腔道出血,出现休克,少尿持续5日以内或无尿2日以内。 ④危重型:在重型基础上并出现以下6项病变之一情况者,包括难治性休克,有重要脏器出血,少尿超出5日或尿闭2日以上和BUN超出42.84mmol/L,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出现脑水肿、脑出血或脑疝等中枢神经并发症,严重感染。 ⑤非典型:发热38℃以下,皮肤粘膜可有散在出血点,尿蛋白±,血、尿特异性抗原或抗体阳性者。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WBC升高可达15~30x109/L,少数重症患者可达50~100xl09/L。 重症患者可见幼稚细胞呈类白血病反应。 第4~5病日后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血小板从第2病日开始减少,并可见异型血小板。 2.尿常规检查 病程第2天可出现尿蛋白 4~6病日尿蛋白常为+++~ ++++对明确诊断有意义。 尿中出现膜状物,为大量蛋白和脱落上皮的凝聚物。 尿沉渣中可发现巨大的融合细胞,能检出EHF病毒抗原 尿镜检可发现管型和红细胞。 3.血液生化检查 血BUN和Cr低血休克期开始上升,少数发热期开始升高。 发热期血气分析以呼吸性碱中毒多见。休克期和少尿期以代谢性酸中毒为主。 血钾在发热期和休克期处于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