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_15.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床表现—少尿期(4) 酸中毒: 1、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PH值降低。 2、呼吸改变:轻度酸中毒时呼吸增快,口唇呈樱桃红色。严重时呼吸深长,出现潮式呼吸。 3、嗜睡、昏迷。 4、心肌收缩无力、血压下降。 高血容量综合症: 头部胀痛、脉搏洪大。浅表静脉充盈,血压进行性增高,脉压差增大,心音亢进。由于血液稀释,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下降 临床表现—少尿期(5) 高血压: 部分病人7~11病日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持续时间短者仅一天,长者可达1个月或更长。 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高血容量,另一方面是由于肾脏损害,导致肾激素继而血管紧张素II增高。因此,肾脏损害越严重,高血压发生的机会就越多。 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实验室检查 ? 尿中深褐色或红色,有大量蛋白、红细胞和管型,可排出膜样组织。血中尿素氮显著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血钾升高,钙和钠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高。 本期一般持续1~4天。 临床表现—多尿期(1) 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24小时尿量达2000ml者为进入多尿期,3000ml为多尿,尿量一般4000~6000ml,也可多达10,000ml以上。肾脏损害越严重,尿量越多,持续时间越长。按照临床症状可分为移行阶段、多尿初期和多尿后期三个阶段。 移行阶段:少尿期向多尿期移行,一般为2~5日,肾脏损害严重者移行时间可延长。日尿量在500~2000ml之间,多数病人,特别是危重病人,血尿素氮继续上升,酸血症、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出血倾向及其他尿毒症表现更加严重。最容易发生各种尿毒症而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多尿期(2) 多尿初期:为日尿量达2000ml以上的最初3天。氮质血症、高血压和高血容量仍可继续存在,甚至加重。 多尿后期:多尿3~4天后,随着尿液大量排除,高血容量得以解除,血压逐渐下降,尿毒症、酸中毒、高血钾等症状亦可逐渐解除。 本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严重继发感染、大出血、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可使循环功能再度发生障碍,导致二次肾功能衰竭,可因尿毒症及其合并症导致死亡。本期大多持续1~2周,少数长达数月。 临床表现—多尿期(3) 尿量增加三种类型: 突然增加型:24小时1500ml以上,对利尿剂反应好,多为轻型经过,预后良好。 逐渐增加型:尿量逐渐增加,平均每日增加200~500ml,这是最常见的类型,预后较好。 停滞型:尿量增至一定数量后不再增加,如每日尿量维持在1000~2000ml左右不再增加,表示肾功能损害严重,预后较差。 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实验室检查 由于尿液大量排出,可出现失水和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在多尿初期,代谢紊乱和氮质血症可十分显著。 实验室检查? 各项化验逐步恢复正常,但尿比重仍低,血钾偏低。 本期一般持续数天至数周。 临床表现—恢复期 多数于病后3~4周开始恢复。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液稀释与浓缩功能逐渐恢复,精神及食欲逐渐好转,体力逐渐恢复。 少数重症病人,恢复时间较长,一般需经1~3月或更久,病人仍感衰竭、无力、头晕、头痛、食欲不振、腰痛、持续多尿及夜尿症增多等。 临床分型(1) 根据发热高低、中毒症状轻重和出血、休克、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本病可分为5型。 轻型:体温39℃以下,中毒症状轻,除出血点外无其他出血现象,肾损害轻,无休克和少尿。 中型:体温39-40℃,中毒症状较重,有明显的球结膜水肿,病程中收缩压低于12kPa或脉压差小于3.46kPa。有明显的出血及少尿期,尿蛋白+++。 重型:体温≥40℃,中毒症状及渗出严重,可出现中毒性神经症状。有皮肤瘀斑和腔道出血,出现休克,少尿持续5日以内或无尿2日以内。 临床分型(2) 危重型:在重型的基础上并出现以下6项病变之一情况者,包括难治性休克,有重要脏器出血,少尿超出5日或毕闭尿2日以上和BUN超出42.84mml/L,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出现脑水肿、脑出血或脑疝等中枢神经症状,严重感染。 非典型:发热38℃以下,皮肤粘膜有散在出血点,尿蛋白±,血、尿特异抗原或抗体阳性者。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分型 分型 临床 表现 轻型 重型 中型 危重型 非典型 39°C 发热 39°C 39°C~40°C 39°C 39°C 中毒 渗出 + ++ +++ ++++ ± 血压 12KPa 压差3.46KPa — 休克 难治性休克 — 尿量 — 少尿 少尿/无尿 少尿/无尿 — 出血 皮肤 重 加重 腔道 散在 肾脏损害 — BUN/Cr BUN/Cr BUN42.84 mmol/L — 并发症 — — — NS 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