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彩行动德育课题开题论证 -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中心小学.ppt

发布:2017-10-14约1.48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研究背景: 诗意德育是作为一种弥补理性德育不足的模式提出来。所谓诗意德育就是以使德育焕发诗意魅力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道德境界为价值取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诗教”与学校德育融成一体,让学生在诗意文化的熏陶下,学会用诗意的眼光审视生活,从而自健其德的主体化、生活化、审美化教育活动。简言之即德育的主体化、德育的生活化、德育的审美化。目前研究诗意教育的专家有冯铁山、王崧舟,一线教师中有叶才生、贺迎兵以及杭州小学语文的一群人。 2007年至今,我校依托主课题《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校园里》研究,基于“儿童诗”教学,逐渐形成“诗意儿童文化特色”,我校把“诗意德育活动”作为一个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实践探索。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的德育,内容丰富,活动多样,但是活动与活动之间相互割裂,呈现散点状;德育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因而针对性、层次性不够。这样就导致育人价值不高,德育成效不明显。 怎样实现诗意德育的主体化、生活化、审美化? 怎样体现小学阶段诗意德育的儿童性? 我校提出“以‘七彩行动’为载体,打造学校诗意德育特色” 。 “金色行动”: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 理想教育; “红色行动”:关爱教育,感恩教育; “橙色行动”:安全教育; “绿色行动”:生命教育(含环境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蓝色行动”:读书活动、外出实践活动; “紫色行动”:科技活动、儿童文化节活动; “青色行动”:法制教育、公民教育、 民主、廉政教育 ; 将色彩定义德育活动,更具形象性,更有诗意,也便于儿童理解活动的意义与内涵,有利于提升德育活动的育人价值,形成基于儿童特点和成长需求的活动性诗意德育体系。 研究目标 1、整体架构以“七彩行动”为载体的学校诗意德育体系。 2、有效实施“七彩行动”,让学生过有灵性的生活,使他们诗意地栖居,促进他们主动健康发展,向着“有个性、能自主、会创新”方向成长。 3、在“七彩行动”的架构与实施中,提升教师研究素养和思维品质,激发教师的爱心、童心与慧心,使教师在诗意氛围中增强职业责任感和幸福感。 1、以学校大型活动、仪式教育为载体开展“七彩行 动”的研究。 2、以儿童文化院为载体,开展“七彩行动”学生自活动的研究。 3、基于学校培养目标的年级成长序列活动设计的研究。 4、各年级学生节假日活动设计的研究。 5、“七彩行动”在班级层面实施的研究。 6、基于“七彩行动”的德育评价体系的研究。 研究内容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 3、观察记录法 4、问卷调查法 5、经验总结法 研究方法 课题组成员构成:学校学生工作负责人、相关学科负责人、全体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 主要成员:韩燕清(分管德育副校长)、陈俊(学生工作处主任)、 顾俐(学生工作处副主任)、查旭霞(年级组长)、赵平(年级组长)、丁渭芬(年级组长)、袁胜(年级组长)、邵凌云(年级组长)、张怀娟(年级组长) 陈俊——课题负责人,主要进行课题规划与管理,撰写课题方案、研究计划、阶段总结及课题研究报告。 顾俐——负责安排相关的研究活动,收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材料,领衔一个子课题研究。 年级组长——领衔或参与子课题研究。 研究组织与分工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