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 统计整理教案分析.ppt

发布:2016-05-02约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统计整理 次数分配表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 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调查阶段所搜集到的大量个体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加工处理,或对已经经过加工的次级资料再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成为能够反映事物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 统计整理有什么作用? 统计整理正是从对现象个体量的观察到对现象总体量的认识的连接点,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资料整理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统计对现象总体数量描述的准确性和分析的真实性。 统计整理步骤 三、统计资料的审核 一、审核资料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二、审核资料的准确性 三、历史资料的审查 四、差错的更正和处理 差错的更正和处理 1、对于可以肯定的一般错误代为更正,并通知填报单位予以核对。 2、有可疑指出或无法代为更正的应向原填报单位查询。 3、有严重错误的调查资料,应退还重报。 统计分组的关键: 1、选择分组标志 2、划分各组界限 B.揭示现象的内部结构 C.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三、统计分组的方法 1、分组标志的选择 ①根据统计研究目的选择分组标志 ②选择最能反映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 ③根据现象所出的具体时间、地点、条件选择分组标志 简单分组:只采用一个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选择两个及以上标志对总体进行多层次的分组。 第三节 频数分布 用以反映总体中所有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和分布特征,是计算平均指标、研究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特征一般水平及变动规律的依据。 北京崇文区工读学校学生始犯年龄统计表 变量频数分布:是经过变量分组后形成的分布数列,其组别表现为不同的数值或数域。 二 、变量数列 1、种类 ①单项式变量数列又称单项数列:是以一个变量值为一组编制的变量频数分布。 ②组距式变量数列又称组距数列:是以表示一定变动范围的两个变量值构成的组所编制的变量频数分布。 组距式变量数列分为等距和异距变量数列。 2、变量数列的编制 ①将资料按数值从小到大排序; ②确定组数和组距; ③确定组限和组中值; ④计算频数,编制变量数列。 (二)数列分组的组数由两个因素决定: 1、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2、组距=各组最大标志值(上限) -各组最小标志值(下限) =全距÷组数 3、组数、组距确定的斯特杰斯经验公式 组限:指每组两端数值。分上限和下限。 上限:每组的终点数值(最大值)。 下限:每组的起点数值(最小值)。 组限的形式: 1、重合式:指相邻两组中,前一组的上限和后一组的下限数值重合。一般用于连续型变量。 组距=上限-下限 2、不重合式:指前一组的上限与后一组的下限,两值紧密相连而不相重复。一般用于离散型变量。 组距=下组下限-本组下限 =本组上限-前组上限 组中值:是各组上下限之间的中点值。代表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组中值=(上限+下限)÷2 =下限+组距/2 =上限-组距/2 (重合式组限) =(本组下限+下一组下限) ÷2 =本组下限+组距/2 =下组下限-组距/2 (不重合式组限) 三、频数分布的特征 1、频数分布的表示方法 ①表示法 ②图示法: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 2、频数分布的主要类型 ①钟型分布 ②U型分布 ③J型分布 第四节 统计汇总的组织与技术 一、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 ①逐级汇总 ②集中汇总 ③综合汇总 二、统计汇总技术 1、手工汇总 ①划记法;②过录法;③折叠法;④卡片法 2、计算机汇总 步骤: ①编程序 ②编码 ③数据录入 ④逻辑检查 ⑤数据的存贮和制表打印 第五节 统计表 统计表的意义 ①能清晰地表现统计资料,并可使其条理化 ②简明易动,节省篇幅 ③便于检查统计数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某年某公司所属两企业自行车合格品数量表 某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情况 某年某地区工业增加值和职工人数 某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情况 某地某年农民人均年收入 关于组中值问题 闭口式分组的组中值求法: 关于组中值问题 开口式分组的组中值求法: 双峰曲线 统计表的结构和内容 例 中型 2 职工人数(人) 合计 小型 大型 3 1 P 劳动生产率 (元/人) 总产值(万元) 分组 2003年某月某公司各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表 单位____ 横 行 标 题 主词 宾词 总标题 纵栏标题 数据资料 (指标数值) 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指标数值构成。 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