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以洞庭湖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3.doc
PAGE
4-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爱护
教学内容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爱护—以洞庭湖为例
教材分析
这节内容是湘教版中学地理必修3其次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其次节,是学习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基础学问后,以区域为例,进一步深化学习人地关系,以案例的形式探讨湿地资源的重要价值、湿地破坏的缘由以及提出爱护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学习者分析
高二学生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创建性思维的转变阶段,在学习上存在三个关卡:即爱好关、思维关、表述关,表现为学习地理的爱好不深厚,不会理性思维,对学问的表述不清;对本节课的学问点学生在义务教化阶段的学习中实际已接触到大量的环境问题,他们已具备了一些清楚的学问体系,学问欠缺系统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清楚的学问体系。这对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分析地理事物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里面所说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本节课须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育。
教学
目标
学问与
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了解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措施。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阅读了解湿地的定义、类型及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
2.通过视频介绍湿地的重要作用和对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的归纳,提高学生获得,整理地理信息的实力。
3.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的利用和爱护等问题探讨,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
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爱好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爱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湿地的爱护
教学难点
湿地的爱护措施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法
安排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一、设疑自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确定探究问题
二、解疑合探
三、拓展运用
四、小结
六、布置作业
老师:(课件展示幻灯片二、三)这些秀丽的风景反映的是什么景观,它们所展示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共同点?那么什么是湿地,它对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目前我国的湿地利用和爱护状况怎样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探讨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分钟,提出问题。
老师归纳:
什么是湿地?
我国湿地的分布特征。
湿地的重要价值
洞庭湖湿地面积减小的缘由?
湿地的爱护措施
1、【读图思索】读“我国湿地分布示意”图思索我国湿地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热带到寒温带,沿海到内陆,平原到高原都有湿地的分布。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2、湿地的作用——“地球之肾”
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供应水资源,调整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爱护生物多样性。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天堂。
3、【小组探讨】阅读43页“萎缩的洞庭湖”探讨:
1、洞庭湖面积减小的缘由?
2、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象?洞庭湖面积减小对湖区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3、我们应当实行什么措施来防止洞庭湖接着萎缩?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过后,国家起先在长江流域实行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为内容的措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蓄洪面积扩大了500多平方千米。
案例迁移:三江平原湿地资源的材料。请同学们分析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减小的缘由,我国为什么停止北大荒的开发?
(幻灯片)巩固训练
【老师总结】湿地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它的利用与爱护关系到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请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关注这个问题,并结合所学学问加以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同时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练习册巩固训练
观看图片,感受湿地的自然风貌
阅读教材,提出问题。
读图思索,总结我国湿地的特征
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探讨、展示、评价
小组探讨,黑板展示、学生评价
依据所学内容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读图,体验湿地的自然风貌以及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一系列的探讨、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主动性!
培育学生逻辑思维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