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回顾与思考--徐成T.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时课题: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回顾与思考
授课人:台儿庄区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 徐成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猜测、归纳与分类讨论等活动,进一步积累对基本图形进行研究的数学活动经验。
2.能利用线段的中点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说明,总结解题的步骤和技巧,并能总结归纳出更一般的解题规律。
3.学习中要结合现实情境,注意发现图形与现实的联系,注重数形结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要互相激发灵感,取长补短,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
教学重点:
图形的计数、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线段的中点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应用、有关圆心角的计算以及规律的归纳
教学难点:
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教法与学法指导:
“题组练习——点拨回顾——归纳总结——检测提升”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题组训练,复习回顾
师:今天我们来复习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下发导学稿)
师:你会画直线吗?请大家完成导学稿上的题组一
题组一 图形的计数问题
我们知道,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请看图,
= 1 \* GB2 ⑴A、B、C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请你过其中的任意两个点画直线,一共可以画出几条直线来?(图1)
= 2 \* GB2 ⑵ A、B、C、D四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请你过其中的任意两个点画直线,一共可以画出几条直线来?(图2)
图1
= 3 \* GB2 ⑶如果是不在同一条直线的五个点,一共可以画几条直线?个点呢?(图3)
图3
图2
2.我校11月份举行了班级的拔河比赛,比赛实行单循环赛制:每两个班级都要进行一场比赛,假如你是裁判,请你计算一下:
= 1 \* GB2 ⑴如果3个班级比赛,需要进行几场比赛?
= 2 \* GB2 ⑵如果4个班级比赛,需要进行几场比赛?
= 3 \* GB2 ⑶如果5个班级比赛,需要进行几场比赛? 个班级呢?
处理方式: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1道题目。学生在导学稿本上完成后,教师找两名同学回答这两道题的答案,师生共同纠错,然后发现它们的共性。
师:第1题的答案是什么?
生:3,6,10,
师:第2题的答案是什么?
生:3,6,10,
师:同学们解答的非常好,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两题的答案相同。
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把一个班级看成一个点,他们进行比赛看成过这两个点作直线,比赛的场次就是作直线的条数。
师:回答的很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把它转化为数学问题,这就是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设计意图:题组一让学生动手画图、归纳猜想出数直线的条数和比赛的场次,学生通过对比他们的答案掌握数学中最常用的转化思想。
师:线段的中点和角的平分线是全章的学习重点内容,请同学们完成题组二(过渡语)。
题组二 线段的中点和角的平分线
图4
3.如图4所示,已知线段 cm, cm,点、分别是线段、的中点,求的长度。
变式训练:如图所示,已知线段 cm,点、分别是线段、的中点,你能求出的长度吗?
图5
4.如图5所示,已知, ,射线、分别是、的角平分线,求的度数。
变式训练:如图5所示,已知,射线、、分别是、的角平分线,你能求出的度数。
处理方式:1.先让学生在导学稿上做,学生做完后师生共同订正,两题的第2问对于一般学生较为困难,学生大部分能猜出答案,但是不会写出解答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出第3题(2)的步骤,让学生尝试写出第4题(2)的步骤。
2.让学生解答两题后进行对比,找出两题解题步骤和解题思路的相同之处。
3.解:(1)因为点是的中点,所以cm
因为点是的中点,所以cm
cm
(2)cm
4.解:(1)因为是的平分线,所以 因为是的平分线,所以
(2)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做、思与对比,来帮助学生复习全章的重点内容:线段的中点和角的平分线,教师也可渗透更一般的情况。
师:有关线段和角的计算题,有时还要进行画图、分类讨论,下面请同学们完成题组三(过渡语)。
题组三 分类讨论
5. 已知线段 cm,直线上有一点,且 cm,点是线段的中点,求的长。
6.已知一条射线,从点再引出两条射线和,使
, ,求的度数。
处理方式:1、先让学生画图,并借助图形在导学稿上进行求解这两题,找四名学生到黑板演(两名学生板演一题,以便有些板演学生仅有一个答案),如果学生发现错误,或是只有一个答案,教师要提示学生到黑板纠错或补充。
2、教师总结这两题的解答过程,提示学生有些题目没有画出图形,学生要自己动手画出图形,并注意点、线、角的位置有多种情况时,解答时必须分类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