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人群的临床流行病学及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pptx

发布:2018-02-26约1.0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人群的临床流行病学及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 杨和军 研究背景 抗人球蛋白试验是1945年由Coombs等人建立的,又称Coombs试验,是临床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的经典方法。 Coombs试验分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DAT用于检测患者红细胞是否被不完全抗体致敏。 直接Coombs试验 DAT工作原理与意义 Coombs利用抗球蛋白抗体作为第二抗体,连接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的特异抗体,使红细胞凝集。 常用于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症、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贫血和医源性溶血性疾病等的检测。 【参考值】 正常人直接与间接试验均为阴性, Coombs’试验阴性有时并不能排除AIHA。 抗人免疫球蛋白 RBC 致敏的RBC 立题依据 QUESTION 抗红细胞抗体的存在是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常见的原因,但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在发生机制上又有很强的异质性。由于现有实验条件和谱细胞来源的限制,单独使用常规的免疫血液学的方法就临床个案进行研究,未能完全明确其发生机制,同时缺乏对输血安全和疗效的评价。 ANSWER 借助于流行病学的方法在群体水平上寻找导致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为实验室检测提供导向。 统计分析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对输血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为输血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 通过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群体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阐明其流行病学特征,寻找相关的危险因素。 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对输血疗效的影响,为输血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个体化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A组 DAT阳性的患者 病例对照研究 B组 DAT阴性的患者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利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进行A、B两组的比较,寻找引起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可能的危险因素。 采用t检验进行A、B两组病例输血前后相关指标的比较,判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对输血治疗疗效的影响。 利用卡方检验进行A、B两组病例输血不良反应的比较,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进度及可行性分析 2012-01至2015-12搜集资料。 2015-09至2016-03 对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学分析,申请课题鉴定。 本院有先进的设备和充足的病源,完全可以满足研究的需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