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PAGE 2页(共 NUMPAGES 7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
历史试题
2017.11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 小题,每题1.5 分,共48 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填涂于机读卡相应位置。)
1.商代青铜礼器以酒器组合为主,西周时期则以食器为重,大盂鼎铭文记周康王所言“我闻殷坠命(殷商亡国)”,是由于贵族官员“率肆于酒”。这表明周代
A.青铜器成为日常用具 B.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
C.青铜冶铸业已经衰落 D.粮食的产量大幅提高
2.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莱夷”。于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这表明分封制
A.扩大了地方权力 B.推动了经济发展
C.强化了中央权力 D.促进了文化整合
3.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楚国下令“书土田”,“量人修赋”,即进行土地登记,农夫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缴纳赋税。郑国“作丘赋”,以“丘”为单位征收兵赋。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实行重农抑商 B.增加财政收入 C.抑制土地兼并 D.打击豪强势力
4.战国中后期,各国国君先后称“王”,王号已不足珍贵,于是秦相魏冉建议秦、齐并称为 “帝”。由于“帝”号的提出,“王”的称号降格。这一变化
A.反映了制度变革的趋势 B.意味着西周统治的终结
C.造成了诸侯之间的矛盾 D.标志着统一格局的确立
5.《商君书》说:“富贵之门必出于兵。”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世卿世禄制 C.三公九卿制 D.九品中正制
6.战国时一位思想家认为:挺直的木材,不需要矫直,因为它的本性挺直;弯曲的木材,必定需要蒸烤、矫揉,才能挺直。一般人的本性恶劣,必定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庄子
7.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下列属于“波峰”时期政治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开始瓦解 B.门阀与皇权共治
C.形成集体宰相制度 D.初创大一统帝国
8.司马迁认为,图1所示地区“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秦汉时期,有利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
图1
①处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突出 ②作为全国道路网络的中心,交通便利
③大兴水利,建设贯通南北的运河体系 ④农业发达,贾思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西汉政治语汇中,常可看到“拨乱反正”。如《史记·高祖本纪》说,刘邦“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西汉前期,起到“拨乱反正”作用的措施是
A.吸取秦亡教训,分封同姓王 B.奉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
C.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推行盐、铁的统一生产和销售
10.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经典。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 为“熹平石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 B.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开始进人自觉阶段
C.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D.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
11.《魏书》记载,北魏官员“爵而无禄,故吏多贪墨……货赂大行,故俗尚侵夺”。对此,孝文帝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俸禄制 B.颁布均田令 C.推行三长制 D.采用宗主督护制
12.在唐代长安的“市”中设有“平准署”,职能是卖出官府不用之物,买进所需物品,根据市场的变化买贱卖贵。对该机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A.官府放宽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 B.具有平抑物价和与民争利双重影响
C.朝廷的财政依赖商税和专卖收入 D.保证官营手工业在市场的垄断地位
13.732年,官修的礼仪巨著《大唐开元礼》颁行,舍弃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盛行,并为皇室和国家所采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