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讲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
历史试题
2016.118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卷(选择题,共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 小题,每题1.5 分,共48 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填涂于机读卡相应位置。)
①天象观测世界领先 ②汉字成熟体系完整 ③诗歌创作成就突出 ④印刷技术传播海外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7.元鼎四年(前113年),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
C.强化市场的统一管理 D.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
8.唐人王维所画《伏生授经图》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学者伏生(公元前260年——公元前161年)受聘官府讲经的场景。画面中的伏生年过九十,著头巾,头微侧,坐于蒲团上,右手持卷,左手指点,双目圆睁,似乎讲经正到紧要之处。伏生所授之“经”应为
A.法家学说 B.儒家著作
C.佛教典籍 D.道教经书
9.某位同学在复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整理了以下表格。表格内容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10.下列叙述准确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成就的是
①农业科技领域出现系统理论著作 ②书法从自发阶段进入到自觉阶段
③士大夫画家总结出精辟的绘画理论 ④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到国子监行释奠礼(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命博士徐旷讲《孝经》,沙门慧乘讲《心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唐朝初年
A.思想一统 B.佛道主导 C.三教并存 D.儒学式微
12.据史料记载: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始定江南夏税折征木绵(棉)等物;大德年间(1297年),松江乌泥泾的妇女以棉纺织为副业的有一千余家,所织棉布成为名扬远近的商品。这反映了元朝棉纺织业
①在江南地区普遍推广 ②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
③已占据经济主导地位 ④成为政府的税收来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明代中后期,官营手工业作坊人数急剧减少。如北京的工部织染所,永乐年间定额设匠役758人,嘉靖十年 (1531年)只剩下195人。明代维持时间最长的官营遵化铁冶厂也被迫关闭,政府用铁从市场购买。由此可以推断
A.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发展 B.官营手工业逐渐走向衰落
C.盐铁官营政策被官府放弃 D.政府强化官营手工业管理
14.据研究,16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丝绸为主要商品,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贸易,由此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总量的1/4到1/3。这说明当时中国
A.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B.为工商业发展积累大量资金
C.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D.在国际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
15.地图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右下图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绘制于公元前2世纪的《长沙国南部驻军图》,该图可以用于研究
A.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B.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C.西汉时期的郡国并行
D.魏晋时期的群雄割据
16.右图为中国古代一部科技著作的目录的部分内容。该著作
A.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
B.奠定了古代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C.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
D.系统地总结了古代药物学成就
17.在11世纪至13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现象中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
A.文官主政成为政治常态 B.官府强化对市场的管理
C.白银已经成为主要货币 D.君主专制政治登峰造极
18.汉朝的中朝与明朝的内阁的相同点是
①都具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作用 ②都是侍从皇帝的内廷机构
③都是处理全国政务的法定行政机构 ④都能够参与决策军国大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中国古代一部科技著作,广泛涉及药物学、生物学、矿物学、化学、环境与生物、遗传与变异等诸多科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