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解析】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数学理)_781895.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4-2015年海淀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理)试卷解析
【试卷结构与特点】
本次次海淀区的期中考试范围与往年基本一致,即:集合、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解三角形和数列。
1.本次考试的试题结构和高考的试题结构一致,即选择题8个,每题5分,填空题6个,每题5分,解答题6个,其中4题13分,另外两题14分(高考中14分的题目为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本次期中并未涉及这两个知识内容)。
2.试卷总体难度与去年类似,但是难易程度的分布与去年期中考试不同,更类似于2014年的高考真题的难度分布,即常规基本问题的难度下降,产生了很多“送分题”;但是中档问题考核方向不变,但是考核方法有所改变,增强了知识方法之间的综合和深入理解知识后的灵活视同;对于难题而言,从命题和设问的角度可以看出,依旧本着考察数学思想、思维方法的方向,同时鼓励归纳猜想的特征依旧在其中,想完成问题,需要对概念和方法有明确的认识,而不是简单记忆。值得注意的是,第8题和第14题的题目难度有所下降,同时,第20题也与往常不同,并不是以组合数学为核心的问题,而变成了函数和不等式的综合考核,但思维方式类似。
3.由于具备以上特征,本次考试相比之前的考试具有了更好的区分度,靠着对于题目“熟悉”才能入手的考生无法在此次考核中获得较高的分数,更加强调了知识和概念的理解,以及方法背后隐含的数学思想。
通过以上分析,高三的数学复习,题海战术与高考的要求是相违背的,是一种低效的复习方式。应在对基础知识和概念的理解上多下工夫,思考和总结与做题并重,特别是要注重对重要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和体会。
【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部分
1.设集合,,则(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集合的表示与运算,难度不大,掌握表示方法、了解运算概念即可解决。集合的核心考察主要就集中在集合的表示和运算上,常与基本的解不等式结合考察;同时还要强调,集合作为基本的数学语言,考生应该注意掌握,可以读懂用集合语言表述的答案,同时也可以灵活使用集合语言表述数学问题。
【解】C.
,,通过数轴表示可知,两个集合的公共部分为,即,故选C.
2.已知向量,,若,则(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察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坐标表示下的点乘运算(,,),考核难度较低,属于基本的运算方法的考核。对于这部分的考核,考生需要注意,向量的坐标表示和基本运算属于常规的运算工具,考生应该把重点放在这种运算的应用上,结合应用之后的向量问题的难度较大,而且重点的难度不在于向量,多在基本的代数运算,可以参考2013年重庆高考第10题。
【解】D.
根据平面向量坐标下的运算法则,可知,求解方程可以得到,故选D.
3.若等比数列满足,且公比,则(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察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难度不大,但入手角度较多。对于做题经验较为丰富的同学,可以选择猜想实验,即可以轻松发现本题的数列通项为,可以直接求得答案;或者使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去解决,这是一种经典的“对应项”问题,即与对应,与对应,则加和可以公比推导;亦或者使用等差等比数列中最基本的“基本量法”建立关于基本量和的方程,求解基本量取处理问题。
【解】C.
方法一:根据观察,数列可以为,即,那么,故选C.
方法二:对于,又,则,故选C.
方法三:对于,解方程可得,,那么通项,可知,,则,故选C.
4.要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将函数的图象( )
A.向左平移个单位 B.向左平移个单位
C.向右平移个单位 D.向右平移个单位
【分析】本题考察三角函数的图象变化的基本方法,难度中等,但是包含很多细节,容易导致考生失误,常见的关注点有如下三点:(1)在自变量前存在系数时,要注意平移的大小,平移是针对于的变化,而不是函数内部整体;(2)关注两个图象关系,哪个是原始的函数图象,哪个是变化后的函数图像,避免审题失误;(3)关注变化前后图象的函数名,若问题是从变为(或反之),要注意应先利用诱导公式变名后,再利用图象变化原则进行变化。
【解】B.
首先分析哪个是原始函数,本题中,原始函数为,要将其变化为,明显是利用替换,再根据“左加右减”的原则可知,应该向左平移个单位,故选B.
5.设,,,则( )
A. B. C. D.
【分析】本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考核方法,即数大小的比较,这类型问题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1)利用函数单调性解决数的大小比较;(2)利用对数指数函数的函数值的大小,与“分界点”进行比较,得到结论。本题则需要使用方法(2),使用十分常规的“分界点”0和1,。这类型问题在近些年趋向于复杂,不单单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