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九单元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B卷 含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第九单元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06年7月,中国福兴汽水公司特别刊登声明:“外间有别家造水公司,常用本公司汽水樽装水出卖,于本公司名声甚为有碍,故此特行出示声明。此后若再冒用本公司汽水樽者,本公司不能再为容忍,必须与彼等相见于法庭之上。”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
A.西式饮食习俗被国人所接受
B.民族企业面临外国企业压制
C.政府立法鼓励民间企业发展
D.恶性竞争导致民族经济破产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返乡闽南籍海外移民在厦门鼓浪屿兴建了一批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逐渐形成了建筑上的特殊风格。这可以用来说明
A.西方文化影响遍及中国乡村
B.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
C.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冲击
D.西式建筑仅见于通商口岸
3.近代《上海总商会月报》评论说:“近世商战之声浪,若怒涛之澎湃然,各呈其能,各炫其技,以互相角逐于世界,孰胜孰负,变在俄顷。而商人之恃以战争者,厥为广告。”这说明近代报刊
A.以刊登广告为谋利手段
B.加快了商业信息的流通
C.彼此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D.经营方式已实现国际化
4.辛亥革命后,由知识分子和商业贤达掌控下的中国报刊大量介绍各国变政史、革命史以启发民智,呼吁改革;用英雄人物事迹鼓舞民众,以报刊策动舆论。影响社会。实现近代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抱负。这说明当时的报刊
A.体现出经世致用思想
B.以宣传革命思想和共和理念为宗旨
C.致力于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D.把批评和监督政府作为职责所在
5.据1928—1933年的统计,中国城市的离婚案件日益增多,《离婚法论》《中华民国民法·第四编·亲属》等法律书籍销量增长。不少主动提出离婚的女性,都聘请律师,通过诉讼请求增加赡养费。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西方法律开始传人中国
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C.城乡各地离婚较为普遍
D.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6.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宣布从明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其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仿效。这种现象说明在当时
A.平等观念在一定范围内传播
B.辛亥革命革除社会传统陋习
C.传统儒家思想受到严重冲击
D.近代文明礼仪被国人普遍接受
7.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8.成书于1876年的《沪游杂记》有这样的记载:“外国人涉讼,两造均请讼师上堂,彼此争辩,理屈者则俯首无词。然后,官为断结。如中外涉讼,华人亦请外国讼师”。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西方司法制度对中国的影响
B.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C.中西司法制度理念存在不同
D.西方法制思想深入人心
9.辛亥革命后一度出现了“人人讲平等的新风气”,人们之间不许称“老爷”“大人”,不许府署官员坐轿。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的也大大减少。吸食鸦片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体面的事。这一现象说明
A.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B.封建制度开始丧失存在的社会土壤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西方科技传入改变了中国社会风貌
10.1920年《新妇女》载文指出:“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材料主要反映了
A.传统婚姻观念受到强烈冲击
B.封建礼教的彻底崩溃
C.西方新式婚姻观在我国确立
D.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
11.随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