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章流体力学.doc

发布:2017-06-11约1.12万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章 流体力学基础 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两种,其主要特征是可以流动。 1.1 基础知识与概念 1.1.1 物理量的单位 (1)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任何物理量的大小都是由数字和单位联合来表达的,一般先选择几个独立的物理量,根据使用方便的原则规定出它们的单位,这些选择的物理量称为基本物理量,其单位称为基本单位。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则根据其本身的物理意义,由有关基本单位组合而成。这种组合单位称为导出单位。 (2)国际单位制(SI制) 在SI制中,同一种物理量只有一个单位,SI共规定了7个基本单位: 物理量 单位 单位代号 长度 米 m 质量 公斤 kg 时间 秒 s 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 K 物质的量 摩尔 mol 电流强度 安培 A 发光强度 坎德拉 cd (3)《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1.1.2 流体压强的表示方法 流体的压强有绝对压强和表压强(或真空度)两种表示方法。 以绝对零压为基准计算的压强,称为绝对压强; 以大气压为基准计算的压强,称为表压强(或真空度)。该值是用仪表测出来的,当所测处的压强为大气压时,其读数为零。 一般把绝对压强高于大气压的数值称为表压强,把绝对压强低于大气压的数值称为真空度。 基本关系是: 表压强=绝对压强-大气压强 真空度=大气压强-绝对压强 =-(绝对压强-大气压强) ∴ 表压强=-真空度 压强的单位:SI中为Pa; 压强的几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atm=760mmHg=10.33mH2O=1.01325×105Pa 1kgf/cm2=1at=735.6mmHg=10mH2O =9.81×104Pa 1.2牛顿流体及其黏度 1.2.1 牛顿内摩擦(黏性)定律 黏性:流体质点间相对运动时产生阻力的性质。 黏性产生的原因:(1)分子间的引力;(2)分子的横向掺混→动量交换。 结果:流动有阻力,需消耗能量。 黏性的大小用黏度来度量。 牛顿对许多流体进行实验(实验设计如下图): 发现如下规律:作用在流体上的剪应力(τ)与速度梯度成正比,即: 流速在与流动方向相垂直的坐标方向上的变化率,称为速度梯度。 上式称为牛顿黏性定律,比例系数即为黏度。 黏度的单位:在SI中为Pa.s; 在其它单位制中,用P(泊)和cP(厘泊)。 换算关系: 1Pa.s=10P=1000cP 运动黏度:流体的黏度与密度的比值,即 运动黏度的单位:在SI中为m2/s; 在其它单位制中,用St(cm2/s,斯)和cSt(厘斯)。 换算关系: 1m2/s =104 St=106 cSt 通常,流体的黏度与压强无关,仅与温度有关: T↑,μL↓,μG↑。 1.2.2牛顿流体与理想流体 牛顿流体:服从牛顿黏性定律的流体; 理想流体:流体的黏度μ=0的流体。 1.3管中流动 1.3.1基本概念 流速u:单位时间内流体在流动方向上所流过的距离,m/s。工程上指在管道截面上的平均流速。 质量流速G:单位时间、单位管道截面所流过的流体质量,kg/m2.s。 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任一截面的流体量,有体积流量Q(Vs)(m3/s)和质量流量ws(kg/s)等。 以上几个物理量的关系: 或 或 钢管的表示法: Φd0×δ (mm) d0-管子外径,mm;δ-壁厚,mm。 管内径di=d0-2δ mm 例子:某钢管为Φ108×4mm,求内径。 管内径di=d0-2δ=108-2×4=100mm=0.1m 1.3.2 管中稳定流动连续性方程 稳定流动情况下,单位时间内流进体系的流体质量等于流出体系的流体质量,即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ρ=常数,则 对于圆管, 即不可压缩流体在圆管内稳定流动时,流速与管道直径的平方成反比。 1.4 流体流动能量平衡 1.4.1稳定流动体系的能量平衡 (1)位能: mgz; (2)动能: mu2/2; (3)内能: E=me; (4)流动功(压力能): PV=mPv; (5)(轴)功: W=mw; (6)热量:Q=mq。 注意:对于功和热量规定:输入体系为正,输出体系为负。 将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此稳定流动体系,得: E1+p1 V1+mgz1+mu12/ 2+Q+W = E2+p2 V2+mgz2+mu22/ 2 以单位质量(1kg)流体为基准,则: e1+p1 v1+gz1+u12/ 2+q+w = e2+p2 v2+gz2+u22/ 2 或 h1+gZ1+u12/ 2+q+w= h2+gZ2+u22/ 2 或 q+w=Δh+gΔz+Δu2/ 2 上式称为稳定流动总能量方程式。 1.4.2 稳定流动体系能量方程(柏努利方程) 对于单纯的流动问题,q=0,e2-e1=∑Lf(称为能量损失,也称流动阻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