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智慧车(一)》说课稿 2023—2024学年河大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docx
第四章第三节《智慧车(一)》说课稿2023—2024学年河大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智慧车(一)》
2.教学年级和班级: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
3.授课时间:2023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将围绕智慧车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等内容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智慧车的发展趋势,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程内容与河大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教材紧密相关,符合教学实际需求。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将围绕以下核心素养目标进行教学:
1.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使其能够理解智慧车相关信息,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2.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在智慧车设计与应用方面的创新思维。
3.实践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团队协作: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智慧车的定义、功能和分类,使学生能够明确智慧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②智慧车的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关键部件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
①智慧车控制系统的编程逻辑,如何通过编程实现智慧车的自动导航、避障等功能,这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编程能力是一个挑战。
②实际操作中,智慧车硬件设备的调试与故障排查,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学会分析问题原因并找到解决方法。
③智慧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智慧车的定义、功能和工作原理,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实验法:通过动手操作智慧车模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理解智慧车的运作。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智慧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展示智慧车的图片、原理图和视频,增强视觉效果,提高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利用编程软件进行智慧车的模拟编程,让学生直观感受编程对智慧车控制的作用。
3.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链接,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包括智慧车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案例介绍,要求学生预习并记录关键信息。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智慧车如何实现自动导航?”引导学生思考智慧车的核心功能。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跟踪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进行了有效的预习。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智慧车的相关资料,理解其基本原理。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答案提交至在线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进行资源分享和进度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智慧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无人驾驶汽车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智慧车的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的工作原理,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探讨智慧车的编程逻辑和实际应用。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智慧车的工作原理。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探讨智慧车的编程和实际应用。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并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智慧车的原理。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智慧车的应用。
合作学习法: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智慧车编程的作业,要求学生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的编程教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智慧车控制程序的编写。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深入学习,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编程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促进知识的内化。
本节课的重难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