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十二五教师继教培训之---《新知识》..doc

发布:2017-07-29约1.75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新知识)培训笔记 一、1、新课程环境下,学校角色的转换 学校的传统价值—— 传递、继承人类已有知识,实现文化和知识的复制式再生。 学校的价值:传递知识 知识:过去的、符合主流文化的知识 传递的途径:教师 2、现代学校的价值 学校的发展学校既是学习场所,也是发展的场所。 功能是既成就学生,又成就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也没有学校的发展。 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促进教师发展。 二、1、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长期以来,陈旧的教学观念支配下的老师将教学目标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识记课堂传授的知识,教师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学,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被赋予新的内涵: 由知识传授者转换为学习的促进者。 由学生的管理者转换为学生的引导者。 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 由“教书匠”转换为教育活动的创造者 2、传道 传教育之道、学习之道、习惯之道、方法之道、思维之道、精神之道、品行之道、为人处世之道。 授业 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人文化 解惑 解知识之惑、能力之惑、心结之惑、情感之惑、成长烦恼之惑、人生之惑 三、教师的专业化问题 教育调查显示,把教师看成职业、事业、专业的人,比例分别为49.4%、46%、3%。 将近一半教师仅仅将自己从事的工作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作为一种职业。 教师把自己的工作作为职业看待,就很容易成为“教书匠。 作为事业看待,就会“热爱教师工作,对学生充满爱心,教学质量高”,可能成为传统的优秀教师。 但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它作为专业,教师最快乐的事是穷尽毕生之力,研究如何在教研、教改、教育试验、专业研究方面树特色、出成绩。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法》), 教师应是专业工作者,应做到三会:会教学、会科研、会育人,不再单纯是一个教书匠。 四、校本教研概述 1、什么是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简称校本教研)。 2、校本教研的含义 从学校而言,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研究解决有关学校发展的为题;从教师而言,是为了教育教学、基于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研究解决自己遇到的有关问题。 3.校本教研的目标、指导思想、基本理念 (1)校本教研的目标: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2)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把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 (3)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校长和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4、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 ①自我反思 ②同伴互助(主要方法:对话、协助、帮助) ③专业引领 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批判的过程。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 韩愈:“行成于思,毁于随”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 恩格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人类的智慧,是独立思考着的精神” 华师大叶澜教授:“一个教师一辈子只写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 不会反思的人其实不是人,偶尔反思的人是凡人,持续反思的人是专业人员,持续思考一个问题的人是专家。 五、教师的专业精神 精神是一种深刻而稳定的动力特征,其核心是表现个人主体能动性的独立人格。毛泽东说得好: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从事 “ 太阳光底下最光辉职业 ” 的教师尤其需要一点精神。作为专业人员,必须具有与其专业相关的 “ 精神”。 就教师而言,就是“ 教育专业精神 ”。 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这样三种精神:敬业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其中敬业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相辅相成的两翼。 六、瓮安三中校本教研“6321”模式 “6321”教学模式——6环节、3协作、2案、1宗旨 6环节:自学、引导、合作、展示、揉合、强化 3协作:师师协作——资源共享; 生生协作——共同探究; 师生协作——实现目标; 2案:讲案、学案(讲学案) 1宗旨:培养能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