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教学大纲.doc
《会计学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CognitionPractice
学分:1
学时:总学时1周,其中理论0学时,实践1周
先修课程:无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必修)
授课对象:会计学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商学院
修读学期:短1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会计学专业认识实习是学生在学习会计学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即将进入学习专业课程之前进行的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任务在于通过接触了解市场与各类企业的经营业务流程,对企业及企业运营有一个感性认识,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为以后学习专业课程作好准备。
具体达到以下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熟悉和了解市场的运行、企业的管理现状和生产经营过程,加深对企业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
课程目标2:综合决策分析能力。通过参观、调研,系统了解专业概况、巩固和深化专业思想,为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3:实践拓展适应能力。通过参观、调研,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主动的工作作风和学习态度,学会独立思考、观察世界和拓展视野的方法。
课程目标4:身心素养。学生通过实践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课程目标5:职业素养。学生能够了解会计相关工作岗位对从业者的素养需求。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指标点2-1.专业知识运用能力。能够运用政治、法律、人文、心理和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会计账务处理、财务管理决策、风险评估与审计、支持企业业务决策的能力。
课程目标1
L
指标点2-3.综合决策分析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工具和方法,具有为企事业单位制定规划、参与决策、优化运营、促进合作和管理风险的能力。
课程目标2
L
指标点2-4.实践拓展适应能力。紧跟时代对专业需求的变化,通过专业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学会独立思考、观察世界和拓展视野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拓展和环境适应能力。
课程目标3
M
指标点3-2.身心素养。拥有强健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课程目标4
M
指标点3-4.职业素养。传承大禹精神,以历代会计名家为榜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怀;具有团队合作和创新创业意识;能够适应会计相关工作岗位对从业者的素养需求。
课程目标5
M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难点
(含德育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了解企业
了解企业概况。包括企业的行业特点、产品种类、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能关系、生产方式、流程及企业运营状况、规章制度等。
2天
校内实训;实地参观
课程目标1、2、3、4、5
2
了解专业市场
了解专业市场的基本情况。包括商铺管理、货物储运、产品价格、客户来源,了解市场需求变化情况,了解专业市场与企业关系。
2天
实地参观、调研
课程目标1、2、3、4、5
3
撰写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要求实事求是,简明扼要,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能反映出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所有资料真实可靠;有自己的见解,独立完成;重点突出、条理清楚。
1天
查阅资料
课程目标1、2、3、5
合计
5天
四、课程教学方法
集中组织参观和分散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推行多元评价,对本课程所采用的评价和考核方式作具体说明,若采用多种考核方法请分别列出考核评价的方法、内容、考核标准、成绩占比等,考核方法、内容应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
(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
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
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由实习态度和实习报告组成,其中实习态度占20%、实习报告占80%。
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
序号
教学环节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课程目标5
合计
1
实习态度
5
5
5
5
20
2
实习报告
20
5
45
5
5
80
课程目标对应分值
20
10
50
10
10
100
(二)考核与评价标准
成绩考核与评价标准
最终评价采用等级记分制,即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分值
观测点
优秀
90-100分
良好
80-89分
中等
70-79分
及格
60-69分
不及格
60分以下
实习态度
参观、调研过程扎实,态度十分认真
参观、调研过程较扎实,态度认真
能完成参观、调研过程,态度较认真
能基本完成参观、调研过程,态度一般
未完成参观、调研过程,态度不认真
实习报告
按时完成,90%以上的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到位。能够利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