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会计学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AnIntroductionforAccountingMajor
学分:0.5
学时:总学时8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0学时
先修课程:无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必修)
授课对象:会计学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商学院
修读学期:第1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会计学专业导论》是会计学的专业必修课,以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为主要依据,系统阐述会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毕业要求、就业方向等内容,是会计专业的学习引导课程,旨在帮助本专业学生全面认知会计专业的基本情况。为增进学生的专业认识,本课程还将通过会计发展史、信息技术对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发展、会计专业学习能力测评与反思等专题内容,激发学生对会计专业学习的兴趣,能够为专业学习做好规划设计,较好适应和完成大学期间专业学习任务。具体达到以下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学科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和特点,重要性及其课程概要,理解专业课程之间的逻辑顺序,知识结构的层叠设计,增强对会计专业学习的基本认识;为深化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同、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扩展性的专题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会计知识和实践的发展、科技发展下会计专业面临的变革等知识。
课程目标2:政治素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会计学专业学生所要求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领会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目标3:身心素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分认同会计学专业,学会大学课程自主学习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会计专业学生应具有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根据专业发展灵活规划学习目标并付诸实施,具有较强的专业学习规划和独立学习能力。
课程目标4: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职业精神、职业情怀,让学生明确遵从会计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能够把握会计学发展的前沿动态,综合各种因素分析确立职业发展规划,认识到终身学习对会计职业发展的重要性;立志成为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职业情怀崇高、职业技能娴熟的会计师。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指标点1-1.学科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为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1
M
指标点3-1.政治素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领会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目标2
L
指标点3-2.身心素养。拥有强健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课程目标3
M
指标点3-4.职业素养。传承大禹精神,以历代会计名家为榜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怀;具有团队合作和创新创业意识;能够适应会计相关工作岗位对从业者的素养需求。
课程目标4
M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难点
(含德育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一、会计学科与会计工作
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会计学的产生与发展、经济与会计的关系,会计学科分类、研究范畴,会计工作过程、特点等专业知识。
德育要求:系统思维、爱岗敬业
2
集中讲授
案例分析
课堂讨论
课程目标
1、3
2
二、会计职业与素质要求
基本要求:会计机构和岗位设置及各岗位职责,会计人员的一般素质要求,会计人员的职业情怀要求,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会计领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未来的专业学习开展积极思考。
德育要求:信念坚定、守法律己
2
集中讲授
案例分析
课堂讨论
课程目标
1、2、3、4
3
三、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
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熟悉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核心课程设置、专业特色课程以及公选课设计与选择。
德育要求:专业认同、学习兴趣
2
集中讲授
案例分析
课堂讨论
课程目标
1、4
4
四、职业目标与职业规划
基本要求: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从事会计相关工作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及其要求,对职业发展进行展望。
德育要求:职业精神、职业情怀
2
集中讲授
案例分析
课堂讨论
课程目标
2、4
合计
8
四、课程教学方法
主要以集中面授、案例教学、课堂互动讨论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推行多元评价,对本课程所采用的评价和考核方式作具体说明,若采用多种考核方法请分别列出考核评价的方法、内容、考核标准、成绩占比等,考核方法、内容应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
(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
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
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