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毕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doc
《会计学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GraduationPractice
学分:4
学时:总学时4周,其中理论0学时,实践4周
先修课程:全部专业课程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程(必修)
授课对象:会计学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商学院
修读学期:第8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毕业实习是在学生学完所有专业课程,掌握了会计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经过一系列实践环节训练的基础上,开展的面向社会的专业实习。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了解企业会计实务,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
课程目标1: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经济活动分析以及执行财经法规等方面的现状和经验,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并为毕业论文收集基础资料。
课程目标2:通过企业实践,掌握正确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和技巧,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具备利用信息系统处理业务并对所生成财务数据分析的能力。
课程目标3: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课程目标4:通过实习,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观察世界,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课程目标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观念。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指标点1-4.理论前沿知识。掌握一门外语;掌握经济管理信息搜集、资料查询等专业性信息处理方法;了解会计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多学科交融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素质。
课程目标1
M
指标点2-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熟悉组织运营流程与财务之间的关联关系,适应数智化环境下组织运营管理新需求,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业务、财务数据分析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2
M
指标点2-3.综合决策分析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工具和方法,具有为企事业单位制定规划、参与决策、优化运营、促进合作和管理风险的能力。
课程目标3
L
指标点2-4.实践拓展适应能力。紧跟时代对专业需求的变化,通过专业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学会独立思考、观察世界和拓展视野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拓展和环境适应能力。
课程目标4
H
指标点3-4.职业素养。传承大禹精神,以历代会计名家为榜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怀;具有团队合作和创新创业意识;能够适应会计相关工作岗位对从业者的素养需求。
课程目标5
M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根据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学生毕业实习需要了解以下内容(但不限以下内容):
(1)实习单位的性质、组织形式和业务流程等方面的特点;
(2)实习单位的会计岗位的设置,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所在岗位的有关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如凭证填制、帐务处理、报表编制等。
(3)常见税种的计算与缴纳;
(4)实习单位成本核算的程序与方法;
(5)实习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人员设置、审批程序、内容、方法、效果等);
(6)实习单位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方法;
(7)会计信息系统操作;
(8)根据毕业论文课题,搜集有关资料,并进行课题研究。
1.遵守实习单位的劳动纪律和其他各项规章制度,爱护实习单位公物。
2.对实习中悉知的商业秘密保密。借阅实习单位提供的各类资料,必须按规定妥善保管,完整归还。
3.尊重企业的干部和职工,虚心学习,勤奋探索实践工作经验。
4.及时撰写并提交实习周记,记录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收获和心得体会。
4周
校外实习
课程目标1、
2、3、4、5
2
自我鉴定
要求对实习内容、实习过程和实习心得进行总结,语句通顺,内容真实,不得抄袭。
课程目标1、
2、3、4、5
合计
4周
四、课程教学方法
在校内外指导老师指导下的校外分散实习。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学生实习成绩应综合体现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所取得的成效。实习成绩评定应参考学生上交的实习周记、实习单位对该实习生的实习鉴定、学生自我鉴定等来确定,最后确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
毕业实习成绩评定参考标准如下:
考核项目
实习态度、实习任务完成情况(结合实习周记)
实习效果(结合实习鉴定表上的自我鉴定及实习单位鉴定)
合计
权重
50%
50%
100%
评
分
标
准
优秀
认真踏实肯干,积极参与,虚心好学,出色完成实习任务。
实习效果显著,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升,获实习单位好评。
90-100
良好
认真踏实,表现比较积极,实习任务完成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