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二文科地理二第次月考试题.doc

发布:2017-02-07约3.66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二文科地理第二次月考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60 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6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回答—3题 1.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地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关于三大自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6题。 .A地形区丰富的新能源是 A.水能、风能 B.太阳能、地热能 C.生物能、核能 D.天然气、石油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地形区是华北平原 B.A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 .B地形区的河流多属内流河 D.夏季A、B、C三地,气温的日较差最大的是A地 .A.B.. D..A. B.. D..A. B.. D.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A.冬季 B.秋季C.春季D.夏季.现阶段,图中绿洲退化现象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原因,下列推测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A.人口增长迅速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水源污染严重且难治理 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与华北平原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太阳辐射强 B.热量充足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图中a、b、c、d四个聚落,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A.a B.b C.cD.d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17题。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 (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 15.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A.B.C.D. 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18.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在产业升级中面临的困境表现在 ①产业基础差②科技实力薄弱 ③人才队伍差④南岭的阻隔,使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因地制宜,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形式新颖的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19—20题: 19..-23题。 21.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2.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3、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 ) A、37.6:17.4:45.0 B、31.6:30.5:37.9 C、15.5:24.5:60.0 D、37.6:24.5:37.9 24、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5、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荒漠化只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B、影响荒漠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C、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经得到了制止 D、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无关 26、下列地理事物中,不全属于湿地的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