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内科主治(中级考试)考试辅导-专业知识-慢阻肺与肺心病.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单元 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病
本节考点: (1)概念 (2)病因 (3)发病机制 (4)病理和病理生理 (5)临床表现 (6)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7)诊断与严重程度分级 (8)鉴别诊断 (9)COPD管理及治疗方案 一、概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确切病因不清楚,可能肺对有害气体或颗粒异常炎症反应所致。 本病具有明显的肺外效应。 肺功能检查对确定气流受限有重要意义。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降低是确定气流受限且不能完全逆转的主要依据。 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是导致COPD最常见疾病。 本病可防、可治。 二、病因 确切病因不清,所有与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发生有关的因素都可能参与COPD发病。危险因素可分为外因(环境因素)与内因(个体易患因素)两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其他因素包括:职业粉尘或化学物质、室内外空气污染。 (一)外因 1.吸烟 是目前公认的COPD已知危险因素中最重要者 吸烟与不吸烟人群相比: ①出现呼吸道症状人数明显增多; ②肺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升高; ③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年下降幅度明显增快; ④吸烟量与FEV1下降速率存在量-效关系; ⑤已有COPD者,病死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 2.吸入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 水泥、棉尘、矿物质粉尘、二氧化硫、煤尘等。 3.空气污染 长期生活在室外空气受到污染的地区可能是导致COPD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室内空气污染(如厨房)与COPD相关。 4.呼吸道感染:加重因素 对于已经罹患COPD者,呼吸道感染是导致疾病急性发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加剧病情进展。 但是,感染是否可以直接导致COPD目前尚不清楚。 5.社会经济地位:负相关关系 (二)内因 尽管吸烟是最重要的COPD危险因素,但吸烟者中只有10%~20%发生COPD,说明吸烟人群COPD易患性存在明显个体差异。 1.遗传因素 多基因相关,目前唯一比较肯定的是不同程度的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 2.气道高反应性 3.肺发育、生长不良 三、发病机制 1.气道炎症:多种细胞参与COPD的气道炎症,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等。其中中性粒细胞是主要的效应细胞。 2.氧化应激:香烟烟雾和其它吸入颗粒可产生氧自由基,同时COPD患者内源性抗氧化物产生下降。 氧化应激对肺组织不利影响有:激活炎症基因、使抗蛋白酶失活、刺激黏液高分泌、使糖皮质激素抗炎活性下降。 3.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蛋白酶引起弹性蛋白破坏,是导致肺气肿的重要原因,并且为不可逆损害。 4.肺气肿 肺过度充气、膨胀,肺组织弹性降低,常有肺大泡形成。 呼吸功能变化主要表现为残气容积增加;大、小气道气流阻塞; 肺毛细血管损害导致弥散面积减少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低氧血症主要原因),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引起肺换气功能障碍。 一般弥散障碍(如弥散量降低)不是低氧血症主要原因。 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可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现呼吸衰竭。 四、病理和病理生理 COPD病理: 病变存在于中央气道、外周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包括慢性炎症以及反复损伤修复引起的支气管结构改变。 肺气肿病理: 肺过度膨胀,弹性减退。 病理生理改变:气流受限和气体陷闭、黏液高分泌、气体交换异常(主要表现为V/Q比例失衡)和肺动脉高压。 五、临床表现 (一)症状 1.慢性咳嗽:首发症状。初起呈间歇性,早晨较重,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不咳。 2.咳痰:咳嗽通常伴少量黏液痰,部分患者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标志性症状,早期于劳力时出现,后渐加重,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与肺气肿、肺功能恶化有关。 4.喘息和胸闷:重者常有喘息;劳力后胸部紧闷感,与呼吸费力有关。 5.全身性症状: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或)焦虑等。 (二)病史特征 多有长期大量吸烟史。 部分患者有职业、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 COPD有家族聚集倾向。 中年发病,发于秋冬寒冷季节,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急性加重史。 随病情进展,急性加重渐频繁。 晚期出现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 COPD诊断的主要指征
慢性咳嗽 为首发症状,开始为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