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1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考试 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doc

发布:2018-08-07约1.34万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1.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不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 A.硫酸 B.氯水 C.硝酸锌 D.溴水 解析:Fe与非氧化性酸作用生成Fe2+,当Fe2+一旦遇强氧化剂便容易转变为Fe3+。 对于选项A,硫酸符合要求,因为稀硫酸属非氧化性酸;对于选项B,氯水组成中 有Cl2、HClO等强氧化剂,最终铁元素被氧化为Fe3+;对于选项C,硝酸锌加入到 Fe2+溶液中,相当于Fe2++H++NOeq \o\al(-,3),Fe2+立即被酸化的NOeq \o\al(-,3)氧化生成Fe3+;对于 选项D,溴水可氧化Fe2+,生成Fe3+。 答案:A 2.向含有Cu(NO3)2、Zn(NO3)2、Fe(NO3)3、AgNO3各0.1 mo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0.1 mol 铁粉,充分搅拌后,Fe溶解,溶液中不存在Fe3+,同时析出0.1 mol Ag。下列结论 错误的是(  ) A.氧化性:Zn2+Cu2+Fe3+Ag+ B.Fe3+的氧化性大于Cu2+ C.溶液中Cu2+与Fe2+的物质的量比为1∶2 D.1 mol Fe可还原2 mol Fe3+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银的还原性较差,一旦失去电子变成银离子其氧化性 较强。铁粉先跟银离子反应,然后再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由反应方程式或电子守恒 得,银离子、三价铁离子完全反应后铁粉没有剩余,B、C选项正确。一个铁失两个 电子,一个三价铁离子得一个电子,所以1 mol铁可还原2 mol三价铁离子。 答案:A 3.将Cu片放入0.1 mol·L-1 FeCl3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 c(Fe3+)∶c(Fe2+)=2∶3,则溶液中Cu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不考虑溶液体 积变化)(  ) A.3∶2 B.3∶5 C.4∶3 D.3∶4 解析:由铁守恒得,反应后生成c(Fe2+)=eq \f(3,5)×0.1 mol·L-1=0.06 mol·L-1,剩余 c(Fe3+)=eq \f(2,5)×0.1 mol·L-1=0.04 mol·L-1,由方程式知2Fe3++Cu===2Fe2++Cu2+, 故n(Cu2+)∶n(Fe3+)=c(Cu2+)∶c(Fe3+)=0.06 mol·L-1/2∶0.04 mol·L-1= 0.03 mol·L-1∶0.04 mol·L-1=3∶4。 答案:D 4.(2010·启东调研)向一定量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 mL 4 mol·L-1的 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1.344 L(标准状况)气体,往所得溶液中加入 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H2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 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  ) A.0.21 mol B.0.14 mol C.0.16 mol D.0.24 mol 解析:据题意,反应后溶液中只有Fe(NO3)2,据氮元素守恒有:n[Fe(NO3)2]=eq \f(1,2)× (0.12 L×4 mol·L-1-eq \f(1.344 L,22.4 L·mol-1))=0.21 mol 据Fe守恒,被H2还原时得出铁的物质的量为:n(Fe)=n[Fe(NO3)2]=0.21 mol。 答案:A 5.某同学设计下列方法对A盐的水解液进行鉴定: 由此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D溶液中存在Fe(SCN)3 B.滤液中有Fe3+ C.B为AgBr D.A一定为无氧酸盐FeBr2 解析:根据B、D现象可确定A是由Fe3+和Br-或由Fe2+和Br-组成的盐。 答案:D 6.鉴定某一FeCl2溶液中阳离子只有亚铁离子,最好采用(  ) A.加入NaOH溶液 B.加入KSCN溶液 C.先通入氯气,再加入KSCN溶液 D.先加足量铁粉,再加入KSCN溶液 解析:题目本意是证明溶液中,无三价铁离子,而不需要再证明有无亚铁离子,因 此最好是加入KSCN溶液。如果还要证明有无亚铁离子,则应该先加KSCN溶液, 再加入新制氯水或通入氯气。 答案:B 7.下列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但纯铁易锈蚀。 ②在人体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  ③铁位于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第ⅧB族。 ④铁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但不能在 水蒸气中燃烧。 ⑤铁与硝酸反应的产物仅是Fe(NO3)3。 ⑥不能通过化合反应 生成FeCl2和Fe(OH)3。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⑥ 解析:①中纯铁不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