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领导干部问责制的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完善我国领导干部问责制的思考
摘要:领导干部问责制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源于2003年“非典事件”引发的问责风暴。目前,干部问责正逐步迈向制度化,问责的范围和力度不断加大,问责方式开始趋于多样化。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完善的对策有:塑造良好的行政文化氛围,改善中国政治生态;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厘清领导干部复出机制,确保问责结果的公正性;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异体问责。
关键词:领导干部;问责制;异体问责
领导干部问责制是影响中国政坛的重大体制改革措施,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源于2003年“非典事件”引发的问责风暴。至今,从中央到地方已有上千名领导干部被问责并相继引咎辞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以引咎辞职为标志的领导干部问责制已成为提高政府效能的重要推动力,“问责”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相关干部问责办法与规定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学术界对干部问责制也展开了比较全面的探讨,干部问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领导干部问责制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有助于推动我国政府效能的建设。
一、完善领导干部问责制的必要性
从2003年“非典”事件、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到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襄汾溃坝事故以及2009年的株洲高架桥塌陷、上海在建楼盘坍塌事件,无一不折射出政府部门和主管领导的失职,在这一系列重大安全事故中,许多高层领导纷纷“落马”,一场领导干部问责风暴由此引发。领导干部问责制,也称官员问责制或行政首长问责制,是指为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公共权力行为的控制和监督,构建负责任的政府和政治体制,使领导干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负责,向任命他们的上级和社会公众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1]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领导干部问责制主要包括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事由、问责程序、问责方式、问责范围、问责救济等内容。领导干部问责制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成果和重要标志,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推动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领导干部进行问责就是要督促他们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人民的公仆,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领导干部问责制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人本意识,切实推动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2、有利于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干部问责就是要对权力的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防止“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制化”温家宝在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实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和绩效管理制度。要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作为问责重点。对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要依法严肃追究责任。/newscenter/2008-03/25/content_7857036.htm,2009-07-25.
[3]张贤明.官员问责的政治逻辑、制度建构与路径选择[J].学习与探索,2005,(2):56-61.
[4]吴练斌.完善我国异体问责制度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9,(8):132-133.
作者简介:(1983- ),女,贵州贵阳人,黔西南电大,行政管理专业
联系方式:
E-mail:联系地址: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9006#
邮政编码:41110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