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完善.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论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完善 选题缘由: 自2003年“非典”时期两位政府高官因未能恪尽职守而去以来,2013年“红豆局长”被撤,这十年间问责制度开始在中国逐渐被重视起来。随着行政问责制的实施,我国在官员制度约束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效。但因为我国目前行政问责制的实践尚处于摸索和试点阶段,行政问责制建设中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价值和意义: 1:构建作风廉洁,效率至上,执政为民的行政文化理念的需要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性政府的需要 3:认真践行解决习近平主席在十八大中指出部分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需要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确立责任政府新型理念的需要 研究思路: 论文首先介绍了行政问责制的内涵、类别,意义。其次列举了我国行政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明确问责主体完善异体问责,拓宽问责范围,确定责任类型和方式多样化,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问责发,深化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文化建设等解决措施。 研究框架: 第一章 行政问责制的概述 第二章 行政问责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三章 行政问责制的完善 主要观点: 行政问责的概念:是指一级政府对现任该级政府负责人、该级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 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 ㈠以同体问责为主,异体问责相对薄弱 ㈡问责范围过于狭窄 ㈢行政问责制的相关法制不完善,缺乏制度安排,人治色彩浓完善 ㈣行政问责文化氛围没有形成 行政问责制的完善 3.1 明确问责主体,完善异体问责(核心:异体问责) 3.2 拓宽问责范围,全面问责 3.3 确定责任类型,问责方式多样化 3.4 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问责法 3.5 深化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文化建设 结语 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的驱动,行政机关特别是行政机关中的领导作为权力主体,为了寻求自身的最大利益,可能会做出牺牲公共利益来换取自身利益的违法乱纪行为。为此,必须切实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实现社会监督和问责的制度化,监督其履行职责。基于行政问责运行机制的实践价值,联系我国行政问责发展现状,推进行政问责运行机制建设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深化行政问责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工作方式和组织变革,是摆在政府面前的又一件大事。 致 谢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魏永平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并且对我提出严格要求,引导我不断开阔思路,为我答疑解惑,鼓励我大胆创新,使我在这一段宝贵的时光中,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心态,又培养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研精神。在此,我向我的指导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 谢谢观赏!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