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教学课件 2014描述性研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定义 偏倚是指从研究设计、到实施、到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各个环节中产生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出现倾向性的差异,从而错误地描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则称之为偏倚。 产生原因 主观选择研究对象 任意变换抽样方法 调查对象不合作或因种种原因拒绝参加 调查到的对象均为幸存者,无法调查死亡者 回答不准确或回忆不清 调查员有意识得深入某些特征调查而忽略其他特征 测量误差 控制 严格遵照抽样方法要求,确保随机化原则 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和受检率 正确选择测量工具和检测方法 培训调查员,统一标准和认识 作好资料的复查复核工作 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辨析混杂因素 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 对照组,结果具有可比性 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 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时相关系 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 研究对象可能处于临床前期而 被误定为正常人 第三节 研究实例 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 确定研究对象、样本量和抽样方法 确定研究内容和资料的收集方法 资料整理与分析 调查结论 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 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一、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 目的 获得全国结核病的患病率及相关的基础资料。 类型 普查和抽样调查都可以采用,但结核病属较常见病种,抽样调查是最优的选择。 二、确定研究对象、样本量和抽样方法 研究对象 全国的居民 样本量 约38万人 抽样方法 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 具体方案 全国设257个调查点 抽样比例为1︰3200 每个调查的群体人数保持在1500人左右 折算后全国抽样人数约为38万人左右,约每480万人口中调查1500人 实际调查 平均每个调查点实检人数为1420人 抽样人口为418456人 应检人口为375599人 实检人口为365097人 受检人口占应检人口的97.2%,占抽样人口的87.3% 三、确定研究内容和资料的收集方法 收集方法 实验室检测 问卷调查 调查、检测项目 肺结核的患病率 涂阳患病率和菌阳患病率 野生株的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结核病及肺结核的死亡专率 结核病防治措施及肺结核患者社会经济情况 四、资料整理与分析 主要对结核病现患流行情况及其人群、空间和 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 结果 流行状况 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 367/10万 菌阳患病率 160/10万 涂阳患病率 122/10万 估算全国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51万, 菌阳肺结核196万, 涂阳肺结核150万。 结论 我国人群结核患病率依然很高 人群分布 35岁年龄组的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的男女性别无差异 其余年龄组的各类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 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不断增高趋势,55岁后 更为明显,至75岁达到最高 空间分布 将我国分成东、中、西部三类地区,各地区的肺结核疫情有明显差异 农村是结核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 项目地区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 率明显低于其他非项目地区 表3-1 结核病流行的空间分布 因素 活动性肺结核(例) 涂阳肺结核(例) 菌阳肺结核(例) 地理位置 东部地区 245 93 120 中部地区 436 148 178 西部地区 451 137 199 城乡分布 城市 211 68 117 城镇 319 101 129 农村 393 116 169 地区 项目地区 328 110 150 非项目地区 429 143 180 时间趋势 标准化处理后 2000年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 300/10万、97/10万和124/10万 1990年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 523/10万、134/10万和177/10万 涂阳患病率2000年比1990年下降27.6%,年递降率 为3.2% 五、调查结论 我国结核病的流行虽然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患病率依然较高 结核病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不断提高 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结核病疫情较为严重 生态学研究 概述 类型 优缺点 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例 概念 又称相关性研究(correlational study) 描述性研究的一种 群体的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单位 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