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学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PAGE
PAGE10
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
课标呈现·素养导读
主干学问·宏观把握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核心素养
1.结合野外视察,识别、描述常见矿物和岩石,驾驭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征及代表岩石。(地理实践力)
2.能够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综合思维)
3.说出岩石与人类的关系,树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人地协调观)
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矿物
(1)概念:由地质作用形成的、一般为结晶态的自然化合物或单质。
(2)特征:矿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确定的晶体结构,在肯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保持稳定,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2.岩石
(1)概念:在自然作用下,按肯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岩石圈的主要物质。
(2)类型:依据成因,岩石可分成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成因分类
形成过程
典例
岩浆岩
侵入岩
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
花岗岩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玄武岩、
安山岩
沉积岩
袒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被破坏,破坏产物(包括碎屑物质和溶解物质)在原地或经搬运后沉积下来,再经过困难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层状纹理,称为层理构造。二是很多沉积岩中常含有化石
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变质岩
已经生成的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或者陨石冲击的影响,在肯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使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等发生变更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岩石
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
二、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1.岩石转化
(1)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和其中的化石告知我们,它们曾经是松散的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才变成坚硬的岩石。
(2)在岩浆岩地区,岩浆岩风化后的碎屑物质成为沉积岩的“原料”。
(3)在变质岩中,总能够找到它的“前身”——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一些痕迹。
2.岩石圈物质循环
(1)概念: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2)能量来源:推动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放射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推动岩石圈和软流层物质运动的机械能。
(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温馨提示]
三大类岩石彼此之间不能干脆相互转化。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沉积岩、变质岩不能干脆转化为岩浆岩。
一、推断题
1.结晶状的化合物或单质就是矿物。(×)
2.矿物都是固态的。(×)
3.岩石是构成岩石圈的主要物质。(√)
4.沉积岩是岩石的主体。(×)
5.三大类岩石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6.岩石圈中物质循环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地幔。(√)
二、选择题
地壳中的矿物通常依据肯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岩石。结合所学学问,完成1~2题。
1.能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书页’和‘文字’”的岩石是()
A.玄武岩 B.花岗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2.下列岩石中,其“前身”是页岩的是()
A.石英岩 B.板岩
C.大理岩 D.片麻岩
解析:1.D2.B第1题,一般来说,形成越早的沉积岩埋藏越深,位于下层,且沉积岩中含有化石,因此沉积岩可以反映岩层形成的时间和环境。第2题,由页岩变质而形成的是板岩,石英岩是由砂岩变质形成的,片麻岩是花岗岩变质后形成的,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后形成的。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丙表示的物质分别是()
A.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C.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
D.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4.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岩浆冷凝、变质作用、高温熔融
B.变质作用、高温熔融、岩浆冷凝
C.岩浆冷凝、高温熔融、变质作用
D.变质作用、岩浆冷凝、高温熔融
解析:3.B4.A第3题,依据地壳物质循环的原理可知,岩浆指向甲,生成岩浆岩,故甲为岩浆岩,岩浆岩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故乙为沉积岩,丙为变质岩。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依据地壳物质循环的原理可推断①②③分别表示岩浆冷凝、变质作用、高温熔融。
探究点(一)eq\b\lc\|(\a\vs4\al\co1(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及成因))
————————从生活中学————————
一、地理情境激趣
暑假期间,来自山东济南的小明与几位好友相约到安徽黄山旅游,旅途中他们深深地被黄山的奇石景观所吸引,由衷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姿百态,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其分布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