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人教社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 卤族元素
?
由于氟、氯、溴、碘等元素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将它们统称为卤族元素,简称卤素。
在这一节里,我们将从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等方面来研究这几种元素。
卤族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都有7个电子,但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却各不相同,依氟、氯、溴、碘的顺序依次增多。同样,相应地,它们的原子半径也依氟、氯、溴、碘的顺序依次增大,分别为0.071nm,0.099nm,0.114nm和0.133nm。
我们知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那么,卤族元素原子结构上的这种相似性与递变性,如何反映在元素性质上呢?
一.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卤素在自然界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它们的单质可由人工制得。表4-1中列出了卤族元素单质的主要物理性质。
表4-1? 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核电核数 单质 颜色和状态(常态) 密度 熔点
℃ 沸点
℃ 溶解度
(100g水中) 氟 F 9 F2 淡黄绿色气体 1.69g/L -219.6 -188.1 与水反应 氯 Cl 17 Cl2 黄绿色气体 3.214g/L -101 -34.6 226cm3 溴 Br 35 Br2 深红棕色液体 3.119g/L -7.2 58.78 4.16g 碘 I 53 I2 紫黑色固体 4.93g/cm3 113.5 184.4 0.029g ?
从表4-1中可以看出,卤素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别。在常温下,氟、氯是气体,溴是液体,碘是固体。它们的颜色由淡黄绿色到紫黑色,逐渐变深。氟、氯、溴、碘在常压下的沸点和熔点也依次逐渐升高。
【实验4-7】 观察溴的颜色和状态。
溴是深红棕色的液体,很容易挥发,应密闭保存。如果把溴存放在试剂瓶里,需要在瓶中加一些水,以减少挥发。
【实验4-8】 观察碘的颜色、状态和光泽。将内装碘晶体且预先密封好的玻璃管,用酒精灯微热玻璃管盛碘的一端,观察管内发生的现象。
我们在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碘被加热时,不经熔化就直接变成紫色蒸气,蒸气遇冷,重新凝聚成固体。这种固态物质不经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
溴和碘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却比较容易溶解在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医疗上用的碘酒,就是溶有碘的酒精溶液。
二.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讨论
我们知道,氯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它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氟、溴、碘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也有7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如与氢气、水的反应)跟氯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由于氟、氯、溴、碘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在化学性质上又表现出一定的递变性。
1.卤素与氢气的反应
氟与氢气的反应比氯与氢气的反应剧烈得多,不需要光照,在暗处就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生成的氟化氢很稳定。
溴与氢气的反应则不如氯与氢气的反应剧烈,在加热至500℃时才能较缓慢地发生反应,生成的溴化氢也不如氯化氢稳定。
碘与氢气的反应更不容易发生,要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才能缓慢进行,而且生成的碘化氢很不稳定,同时发生分解。
H2+I2 2HI
通常我们把向生成物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把向反应物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像这种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里,用两个方向相反的箭头代替等号来表示可逆反应。
从卤素与氢气反应的事实可以看出,氟、氯、溴、碘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原子半径的增大,它们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所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也逐渐降低。
2.卤素与水的反应
氯气与水的反应在常温下就能进行,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氟遇水则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氟化氢和氧气。溴、碘与水反应都可以生成相应的氢卤酸和次卤酸,但溴与水的反应比氯气与水的反应更弱一些;碘与水只能微弱地进行反应。
氟、氯、溴、碘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也是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原子半径的增大而减弱的。
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在卤素与氢气和水的反应中,已经表现出氟、氯、溴、碘在化学性质上的一些相似性和递变性,现在,再通过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来比较它们氧化性的相对强弱。
【实验4-9】 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氟水分别注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实验4-10】 将少量澳水注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说明氯可以把溴和碘分别从溴化物和碘化物中置换出来;溴可以把碘从碘化物中置换出来。
上述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表示如下:
2NaBr+Cl2=2NaCl+Br2
2KI+Cl2=2KCl+I2
2KI+Br2=2KBr+I2
这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