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设计制作小车 (一)说课稿-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2017).docx
7.设计制作小车(一)说课稿-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2017)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设计制作小车(一)”,涉及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第X章第X节的内容。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回顾并巩固四年级上册科学课本中关于简单机械、力的作用等相关知识,进一步了解小车制作的基本原理。同时,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出具有创意的小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将通过设计制作小车的过程,学会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从而提升科学探究素养。同时,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此外,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增强团队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小车设计原理。学生需要理解并应用杠杆原理和轮轴原理来设计小车的动力系统,确保小车能够平稳运行。
-重点二:材料选择与制作技巧。学生需学会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掌握简单的制作技巧,如切割、粘合等。
-重点三:实验与测试。学生需要学会设计实验来测试小车的性能,包括速度、载重能力等,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动力系统的设计。学生可能难以平衡动力系统的设计,使其既能够提供足够的动力,又不会导致小车过于笨重或速度过快。
-难点二:材料性能的匹配。学生可能对不同材料的性能特点了解不足,难以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实现小车的预期功能。
-难点三:实验数据的分析。学生可能缺乏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难以从实验结果中得出有效的结论。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小车制作套件(包括轮轴、杠杆、齿轮等)、剪刀、胶水、螺丝刀、电池等。
-课程平台: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2017)。
-信息化资源:科学实验视频、在线学习平台(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相关科学教育APP。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小组讨论、实验演示、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系列快速行驶的小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小车的运行原理。
2.提出问题: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车是如何动起来的吗?它是如何利用简单机械来实现运动的?”
3.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车运行原理的理解。
4.引出课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设计制作小车(一)”。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杠杆原理讲解(5分钟)
-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展示杠杆的原理,并讲解杠杆的分类和作用。
-学生观察并记录杠杆的五个要素:支点、力臂、动力、阻力、功。
-学生尝试用杠杆原理解释小车的动力系统。
2.轮轴原理讲解(5分钟)
-教师展示轮轴实物,讲解轮轴的组成和功能。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轮轴在小车中的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轮轴系统以实现小车的平稳运行。
3.材料选择与制作技巧(5分钟)
-教师介绍小车制作所需的材料,如轮轴、杠杆、齿轮等。
-学生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师讲解简单的制作技巧,如切割、粘合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辆具有创意的小车。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意见,完善设计方案。
2.制作展示(5分钟)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小车设计方案,并说明设计思路。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设计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小车设计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2.学生回答:学生分享在制作小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材料选择、制作技巧等。
3.教师解答: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如何让小车跑得更快?
2.学生回答: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如增加动力、优化轮轴设计等。
3.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车设计制作的基本原理。
2.学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在制作小车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拓展延伸:教师提出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小车设计制作的更多可能性。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简单机械原理
-杠杆原理:杠杆的分类(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杠杆)、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力臂、动力、阻力、功)。
-轮轴原理:轮轴的组成(轮、轴、轴承)、轮轴的功能。
2.小车设计制作
-材料选择: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