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酚酸盐对ACS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临床疗效的影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丹参多酚酸盐对ACS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陈 刚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四川资阳 641300
[摘要]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血清hs-CRP及TNF-α变化。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两组患者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较入院时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30例、有效9例和无效1例,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10例和无效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可有效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jyqk2,平均(24.57±0.52)kg/m2。ACS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6例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3例。合并高脂血症18例、高血压16例和糖尿病7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6~75岁,平均(58.83±8.70)岁,病程1~8年,平均(3.31±0.43)年;BMI 18.82~28.43 kg/m2,平均(24.65±0.50)kg/m2。ACS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33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5例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2例。合并高脂血症17例、高血压15例和糖尿病8例。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选择
入组标准:①符合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ACC/AHA)中的ACS诊断标准[4];②年龄、性别不限;③心功能NYHA分级≤II级;④同意进入该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心脏疾病者,如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等;②合并严重肝、肾、肺功能不全;③合并感染、肿瘤或免疫系统疾病;④正在服用抗炎药物;⑤近期有严重外伤史和手术史;⑥凝血功能异常,有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ACS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氯吡格雷片)、调脂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钙片),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适量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Ⅱ)、β受体拮抗剂,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国药准字:,2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 d。
1.4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检测
标本采集:患者在入院时、治疗7 d和14 d分别抽取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速率常温下离心15 min,分离血清于EP管中,置于-80 ℃冰箱内集中待检。检测方法:hs-CRP应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试剂购自于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BS-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TNF-α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于上海邦景实业有限公司。具体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1.5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缓解、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与治疗前比较超过80%,心电图恢复正常范围,ST段有明显改善为显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有所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为50%~79%,ST段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为有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ST段等没有改善为无效[5]。
1.6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用n和百分率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及14 d,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入院时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及14 d,两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较入院时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显著,见表2。
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显效30例(75.00%)、有效9例(22.50%)和无效1例(2.50%);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50.0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