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秋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比的认识 08《生活中的比》说课稿.pdf
20秋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比》。
(出示电子课本内容)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
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
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体会比的意义和作用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有的学生
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
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
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
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
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
借助“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价格”等情境,设计了
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在丰富的学
习背景中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
出比的概念,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
广泛存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将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
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
的生活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在独
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比”产生的
背景,理解“比”的意义。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
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通过学习,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
泛存在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
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教学难点是理解
比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
接下来,我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使用情境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首
先通过创设系列情境,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
趣,在情境中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两个数量之间
比的关系,再通过自学课本知识理解数学概念——比
的意义。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比,引导学生把生
活和数学有效结合起来。目的是让学生对比有整体的
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模仿与记忆,而是一
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在本节课中我
主要采用观察法、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
流法这几种学法,让学生能用数学视角来观察和思考,
亲历探索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比的意义,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在教学过程的
设计上,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情境”和
“探索活动”两条线索贯穿于课堂。整个教学过程的
设计主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教学环节“创境激疑”,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出示实例1:信息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在电脑上把
自己的照片在不改变形状的情况下进行放大和缩小。
这是淘气四次尝试的结果,你能帮他选一张最满意的
交给老师吗?(这时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什么有的比较像有的不像呢?这其中是不是隐
藏着某些奥秘呢?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就是:生活
中的比。(板书)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
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教学的第二个
环节“互动解疑”我是这样处理的:让同学们自己探
究其中照片缩放的奥秘。
为了减少学生探究的盲目性,这里,我是这样处
理的: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照片放在方格纸上。让
学生在小组里探究这些照片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
根据学生的研究基本能得出以下几种研究途径:
一是长方形长与宽之间的倍数关系;二是两个长方形
长的变化与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将长方形照片的长和宽进行比较,找出了它们之
间的关系。这时我采用直接告知的方法,像这样表示
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还有一个新名字叫做:比。在学生
齐读课本第69页倒数第三行的同时板书比的